最近因為一些事情引發了我對生活的一點思考。也許是因為年齡大了,慢慢的對各種事物形成了穩定的看法之后,越來越覺得做減法比做加法更重要;也許是因為壓力大了之后發現節流和開源一樣重要。。??傊?,我越來越覺得,我的生活可能真的需要做一些斷舍離了。
1. 住在寬敞雜亂的房間,還是小而整潔的房間?
租的房子要到期了,由于現在的房子樓層太低過于潮濕,于是趁著周末去看看周邊的租房房源,了解一下市場信息。讓我比較驚訝的是,現在租房市場的長租公寓已經變得越來越多了,很多的品牌公寓,把整棟樓租下來,進行重新的布局和裝修,然后開業迎接租客。
很多的公寓在開始營業的一個月內就差不多被租完了,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對于現在的年輕人來說,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生活品質。相較于比較便宜一點的個人租房,很多人更加愿意選擇品牌公寓,就是因為公寓的品質比個人的租房要好很多。
然而公寓為了保證利益最大化,往往房間的面積不會很大,顯得不夠寬敞。相比之下,我現在住的房子雖然破舊,但是寬敞。這也就引發了一個問題:如果選擇公寓,我必然要扔掉非常多的東西,因為公寓的房間太小,堆不下那么多的雜物。
但是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是顯而易見的:比起住在寬敞而雜亂的房間里,我其實更愿意住在小而整潔的房間里。我看了看現在住的屋子,堆滿了很多的雜物,有很多零碎的小物件,也有淘寶促銷時囤的很多日用品,還有很多本已經落灰的書籍。相比起8萬元一平的房價來說,這些物品,真的一點也不值錢。我需要果斷的做出舍棄。
2. 關于整理的斷舍離:不時之需是否真的存在?為什么需要留白?
斷舍離已經早就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但是做起來真的不是那么的容易。
關于整理房間,我曾經很多次把物件全部翻出來,很多東西卻舍不得扔掉,想著:萬一能用上呢。后來發現,即使有需要的時候,我也想不起來我還有這件東西。更多的時候,那些用不上的東西就是用不上,即使真的有那么一天需要用到,大概率也是能找到替代品。如果一件東西只是為了不時之需而存在,那么它的價值其實是微乎其微的。不如把它清理掉:扔掉、出閑置、或者贈送給需要的人。
相比起那些價值微乎其微的物品,留白的價值更大。買房子買的就是空間,8萬元一平米的空間,用來堆放幾乎沒什么價值的物品,未免也太過于浪費。不如把空間留白出來,整潔的環境給人好的心情,留白也能激發出人的創造力。
3. 關于消費的斷舍離:不買究竟會不會吃虧?囤貨是否真的有必要?你真的那么需要它嗎?
除了不停地扔,還要控制自己“買買買”的欲望。不然的話,扔的多,買的更多,永遠也達不到斷舍離的程度。
淘寶最近出了一個總賬單,我看了一下,8年來我在淘寶花掉的錢有11萬那么多。不得不說,淘寶在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的同時,也激發了人們過度的購買欲。各種的促銷優惠鋪天蓋地,想不買都難。每次都抱著“不買就虧了”想法瘋狂下單,回頭看的時候,才發現不買根本不會吃虧。因為太多的東西可有可無,真正必不可少的東西永遠都是少數,更不用提那些沒做過功課就下單了的物品,要么就是不合適要么就是質量不好。不買不會吃虧,僅僅因為優惠才買,那才是虧大了。
同樣的,瘋狂囤貨也是沒有必要的。除非是對如何使用這個物品有清晰明了的規劃,否則囤貨一般會遇到這兩個問題:1. 囤的實在太多了,無法在保質期內用/吃完 2. 囤貨的時候喜歡的物品,還沒用完就不喜歡了。遇到這兩種問題,囤貨最終只會造成更大的浪費。所以,除了日用消耗品(比如衛生紙、洗衣液)這種可以適當囤1-2月的用量,其他的諸如食物、護膚品、書籍、保健品這種的,盡量不要囤貨。
每次買東西的時候,我們都深信自己非常的需要它。但是,我們真的有那么需要它么?不如在你想買的時候加入收藏,過一個短時間再來,看你還想不想買。我想很多的時候就不想買了。很多時候,我們甚至分不清,那是“我需要”,還是“我想買”。
4. 斷舍離是消費降級,還是品質升級?
斷舍離,提倡我們少買東西,同時把沒用的東西清理掉,這樣到底算不算是一種消費降級?我覺得不算。
如果我們真的能想清楚什么東西是自己需要的、適合自己的,那么我們對消費會有一種全新的認識,我們不再聽信于別人的瘋狂安利,而是有自己的一套選擇的標準。
如果我們能和那些無用的物品說再見,把空間留給真正有用的東西,我們對于物質的那種依賴也會變的更少,只有那些真正能幫助我們提高生活品質的東西才會留下來。
總之,斷舍離的消費和清理,幫助我們買到并留下那些真正能提高我們生活品質的物品,長此以往必然會提高我們的生活品質。花的錢少了,品質卻提升了,何樂而不為呢?
5. 其他的斷舍離
斷舍離的思想不僅僅適用于我們對生活空間的清理,也適用于清理我們的壞情緒、糟糕的情感經歷、不好的生活習慣、落后的思維模式等等。
關于斷舍離,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