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樊登老師講的關于情緒的書中,經常會聽到“內啡肽”、“皮質醇”、“血清素”,今天特意學習了下這些體內激素。
內啡肽,是體內自己產生的一類內源性的具有類似嗎啡作用肽類物質。 這些肽類除具有鎮痛功能外,還有許多其它生理功能,如調節體溫、心血管、呼吸功能,它能與其他物質結合,產生跟嗎啡、鴉片劑一樣有止痛和欣快感。看來,這內啡肽是讓人感覺良好的東西,是否和多巴胺一樣呢?不一樣,多巴胺更強烈些。看到或是想到美食、美景、美女(對于癮君子的還有煙、酒、毒品……),給你帶來快樂的是多巴胺,而參加宗教儀式,聽到一首輕音樂,這時感覺好可能是內啡肽的作用。
皮質醇,是一種由人體自然產生的荷爾蒙,又稱為壓力激素,人類在面臨顯著壓力時就會產生更多這種荷爾蒙,對抗反應時最為明顯。皮質醇對人體有益的是讓我們能逃命和生存,因為壓力狀態下身體需要皮質醇來維持正常生理機能,比如一頭老虎撲過來,如果沒有皮質醇,我們的身體將無法對壓力作出有效反應,我們只能嚇得張大嘴巴、目瞪口呆卻動彈不得,但是有了皮質醇,我們的身體就能夠啟動起來逃走或者搏斗(注意:和老虎搏斗是壯烈自殺)。壞消息是皮質醇太多,麻煩也多了,比如肥胖(我得去測測體內皮質醇含量)、提升血壓,降低骨密度,減少免疫反應,而造成皮質醇多的原因,就是壓力!
血清素,是神經細胞用來互相傳遞信息的一種混合物質,也就是說神經之間用血清素作為相互交談,傳遞信息的一種渠道。血清素會影響人的胃口、內驅力(食欲、睡眠、性)以及情緒。血清素就像橋梁,神經細胞之間溝通能夠順利進行,人體就會感覺輕松,或自我感覺良好;如果橋梁斷了或是擁堵,身體功能就不能按照預期運作,抑郁來了,或是暴力來了,注意力集中困難,還有厭倦感。壓力、缺乏睡眠、營養不良和缺乏鍛煉等,都會減少血清素。
由此得到:
1、身體是自己的,這些激素都是內生的,只有自己的情緒才能調控它們,保護自己、善待自己。
2、該吃吃,該睡睡,就是想象美好事物也很好,要學會放松,還要經常去鍛煉,懶得去鍛煉的也可以去用冥想來減壓。
3、學會中庸,也就是不要到極端,這些讓人快樂和不快樂的激素,都是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為人和做事也一樣,要在兩端之間尋找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