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拜讀了張宏杰先生的《曾國藩傳 》與《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文章引經據典,細致詳盡地描寫了曾國藩先生如何從一個普通的農民子弟,漸漸地轉變成為一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的儒家圣人。那么我們現代人要從曾國藩身上學習哪些優點呢,從而能夠提高自身的修養和專業的素質。
我覺得可以從一個字入手,那就是笨,曾國藩考中進士是虛歲二十八,然而同齡人中胡林翼二十二歲考中,李鴻章十七歲中秀才,梁啟超十一歲中秀才,然而到最后曾國藩的成就最大,這些人缺乏曾國藩的“笨拙”功夫。
? 曾國藩讀書的功夫也離不開“笨拙”,他是一書不看完,決不看另一本,一句意義不通,決不看下一句,正是這種與自己較勁的性格才成就曾國藩不俗的文學修養。
? 曾國藩打戰有一個外號“曾鐵桶”,那更是“笨拙”功夫的體現。曾國藩打戰是一半時間行軍,一半時間挖戰壕,曾國藩的軍隊戰壕是標準的內三層外三層,士兵輪流休息,戰術叫“結硬寨、打呆仗”,正是在這種思想下,才一舉殲滅太平天國,成就曾國藩不世偉業,造就后來的中興名臣。
無論是讀書打戰習文練字,曾國藩都離不開“笨拙”兩字,正是這兩個字上苦下功夫才是他的圣人之道,用得到app作者吳軍老師說的話上帝喜歡笨人,那么曾國藩先生正是上帝最喜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