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做了四年的心理委員,心理知識沒學會多少,倒養(yǎng)成了一個習慣:喜歡開導別人。
朋友知道我這個習慣,也樂于向我傾訴煩惱。感覺能夠幫助到別人,我也不排斥充當情感垃圾桶這個角色。
時間久了,發(fā)現(xiàn)我自認為發(fā)自肺腑的建議并沒有起到什么作用,對于別人的傾訴也感到越來越無力,那些開導別人的話說出來自己也將信將疑,有種唱高調(diào)不切實際的感覺,所以最近對于別人的傾訴,我總是逃避不去回應,或者嗯嗯啊啊地敷衍過去。
今天看到貓群的晨讀材料,開心到不行,這不正是我需要的么。
今天的晨讀材料來源于約翰?惠特默的<<高績效教練>>,他的理論顛覆了我對開導的定義,但也幫我打開了一扇溝通的大門。
什么是開導?
我以前認為的開導就是說出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敞開心扉真誠地提出建議和自認為正確的解決方法,其余的就不是自己的責任范圍了。
但這樣進行下去的開導往往是陷入我說出我的看法,被對方否定,我提出一個解決方案,對方指出哪里不合理,最終這場開導不了了之的死循環(huán)。
就像一個閨蜜,感覺現(xiàn)在的男友不是很愛自己,糾結于要不要分手。綜合男友對她的態(tài)度,和他們各方面的匹配程度,我很中肯地建議他們分手。可閨蜜又說,男友某些方面對自己還是挺細心的,而且很會為人處事。我說那就別分手了,多溝通磨合磨合說不定就好了,閨蜜又苦惱和他溝通過很多次了,他并沒有很大的改變。我說既然磨合不到一起那還在一起干嘛,閨蜜說他年紀比自己大些,可能改變的比較慢……
如此循環(huán)往復好多次,我漸漸失去了耐心,閨蜜也會覺得我對她不夠上心。
反思下來,其實我們都很真誠,只是我的開導方法出現(xiàn)了錯誤,致使每次開導都達不到應有的目的。
一個人向我們求助,我們總覺得應該盡自己所能,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議,其實這只是治標不治本,我們要做的是要幫他們理清思路,不斷反思,自我反饋,引導他看清整個事情。
如何開導?
書中也向我們提供了高速有效的GROW模型來進行開導。
G-Goal 目標
要通過一些問題,讓對方清楚地明白自己的目標,越具體越好。
R-Reality 現(xiàn)實
讓對方明白自己的現(xiàn)狀,清楚生活中和這件事有關的要素有哪些,要解決煩惱需要作出哪些努力。
O-Option ?選擇
通過詢問追問激發(fā)對方思考,激發(fā)對方自己想出并說出解決方法。切記,只提問,不評判。
W-Will 意愿
光說不做假把式,不能只停留在意識到問題上,通過提問,強化對方的行動意愿,激勵對方動起來。
GROW模型看似高深,分解下來,還是很簡單易懂的。沒想到上午看到的理論,下午就用上了,而且?guī)土宋业拇竺Α?/p>
媽媽患糖尿病已經(jīng)十幾年了,血糖一直居高不下,她自己卻沒有太重視,吃東西也不是太忌嘴,給她發(fā)一些別人如何控制血糖的帖子她也只是偶爾看看。
前幾天又給她發(fā)了一個病友成功控制血糖的帖子,估計是拖到今天終于看了,給我發(fā)了一條語音。說看著帖子感覺挺嚇人的,自己沒聽醫(yī)生建議,錯過了最佳控制的時期,不知道還有沒有用。
熬了那么久,每次都是被媽媽慢慢來的借口敷衍過去,看她終于有些想改過自新的苗頭,趕緊一個電話打了過去。
我:文章看完了?
媽咪:嗯,看完了,心里怕怕的。
我:怎么了呀?
媽咪:我這血糖都挺高了,一直高著降不下去也不是辦法呀。
我:文章里說啥了呀?
媽咪:就是很你以前說的一樣,控制飲食,少吃精糧,多運動,每天走一萬步。
我:那咋弄呀,你愛吃饅頭戒不掉,天天看店也沒時間運動呀。
媽咪:我今天中午吃饅頭的時候少吃了一些,也沒感覺太難受,以后我就天天在店里轉(zhuǎn)圈快走,少坐著。我今天還想,身體不好,以后跟你爸出去旅游都沒體力呢。
我:就是呀,你想想出去旅游,胖的和瘦的拍照,哪個好看?
媽咪:肯定瘦的好看呀,我明天就得把咱家稱拿店里來,隨時監(jiān)督自己。
我:這次覺悟好高呀,那還有啥要注意的么?
媽咪:晚上回去水果也不吃了,果糖容易吸收,放在白天吃點不太甜的水果。
以前都是我在苦口婆心地說要做這做那,媽媽心不在焉地敷衍,這次角色反轉(zhuǎn)來的太突然,真是讓我開心到不行,也默默期望媽媽能堅持下來。
就在剛剛,媽媽給我發(fā)微信,說自己給爸爸削了水果,自己沒有吃,早早的洗刷上床看書準備睡覺了。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次成功的談話印證了GROW模型的可行性,以后我還要多和媽媽聊天強化一下,希望媽媽能夠調(diào)整生活習慣,擁有健康的身體。
我已經(jīng)學以致用了,親愛的小伙伴,你開始行動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