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子里追求完美的人,更容易放棄。
認可嗎?
有時候一個人放棄,并不是被困難嚇到,而是對結果預期追求完美,而現實又存在著他認為的種種不合理。
于是就進入到了一個邏輯里:現實如此不合理,結果一定不是我想要的!與其要一個完美的結局,還不如現在就放棄。
看似是個邏輯。
反思一下:難道真的是不合理嗎?不合理就是事實嗎?不合理是不是就是眼前的困難呢?
原來可以問這么多問題。
統統寫下來,一一攻破。
是否合理,只是角度不一樣。站在你的角度看,就是不合理,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就是合理!具有相對性的東西,就需要有所權衡,有所取舍了。
既然具有相對性,那么就證明你看到的未必是個事實,只是被你加工過的事實而已。
那么,如果是經過主觀加工過的事實,就有可能是“自我設限”。
在“自我設限”情境中的放棄,就不是在追求完美,而且“投降”于困難。
所以,思路清晰了:堅持與否,在于你是否向困難投降!
這樣的放棄,反到讓人想起一個詞“執行力”。
曾經非常不屑于這個詞,覺得這個東西死板得泯滅了人的創造力,簡直“慘絕人寰”。
關于“執行力”的代表故事有《把信送給加西亞》:
該書講述了一個簡單而深刻的故事,在美國和西班牙的戰爭一觸即發時,一位名叫安德魯·羅文的年輕美國陸軍中尉臨危受命,要去將總統的密函送給加西亞將軍以取得美國在戰場上的主動權。接到送信任務后,即使要穿越重重戰火,即使沒有人清楚加西亞將軍的具體所在,可是羅文仍然無條件的立即執行。這一路上他闖過了牙買加境內層層關卡,遭遇了海上西班牙軍隊的盤查,潛行在叢林陣陣的槍炮聲中,以絕對的忠誠、高度的責任感和解決問題的創造力,終于在時限內把信交給了加西亞將軍。
在這個故事中,只有一句話“把信送給加西亞”,執行該任務的人不知道加西亞是誰、什么身份、在哪、怎么去找……
他只知道我的任務是“把信送給加西亞”。
“加西亞”就是那種精神,就是“羅文精神”,也是堅持不懈的代名詞。
在很多以“執行力”為理念的公司里,這個故事被用作培訓素材。
在“執行力”面前,不會給你考慮“是否合理”的機會。
在“執行力”面前,只有兩個字“去做!”
“去做”的事實也證明:即使真的存在不合理,也被“做”掉了!
所以,打著追求完美旗幟而放棄執行到底的行為,都是懦夫的怕輸行徑。
嘗試去堅持到底,要個結果,哪怕是上帝給了你一副爛牌,你也要像火爐上的小茶壺一樣——屁股被燒得滾燙,嘴上依然吹著開心的小口哨,用最樂觀的心態,迎接最爛的結果!
說不定,上帝只是娛你一樂呢!給了你一副爛牌的同時,悄悄給你安排一個弱智的對手而你卻全然不知,原來你會贏。
一路走過來的努力和付出,將會是最大的獎賞和收獲!
砍柴書院征文
http://www.lxweimin.com/c/05c8be3416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