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歐陽芊雙
這個問題是前幾天一個小伙伴向我提出的疑問,他說,我看你看了不少書,看那么快有用嗎?
因為經常遇到關于讀書是否有用的話題,所以今天就來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其實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三個角度來看,分別是“讀書”、“快”和“有用”。
1、“讀書”
讀書快是否有用,其最根本的問題在于你要先問下自己為什么要讀書。是為了解決生活需求、工作需求還是社交需求?
有很多人說自己讀書只是為了休閑,放松一下打發時間,如果是這種情況那就不要把讀書和有沒有用聯系在一起,因為讀書本身就是一種目的。
但大多數時候,我們不能為了讀書而讀書,行為的背后必定有著某種意義感的驅使,才會使你樂此不疲地堅持下去。
問問自己的初心,想清楚原因再出發,這對于你后期選擇看哪些書也非常有幫助。
2、“快”
讀書“快 ”其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你每個月看一本書自然會認為每星期看一本書的人比較快,而每星期看一本書的人當然也沒有每天看一本書的人快。
問題在于,你的內心深處是不是認為只有快才是好,認為讀書數量才是衡量一個人的價值標準。
我一般除非為了記錄閱讀情況,不會刻意標榜自己讀了多少本書,也不會去追求各種快速閱讀的方法。
因為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所以在選擇書的時候就會盡量選擇比較經典和自己急需了解的書籍。而在日積月累的過程中,閱讀速度自然而然會有所提升。
在我看來,讀書“快”其實是一種結果,而并非目的。你可以把快速閱讀作為手段,但為什么要讀那么快,原因自己要想清楚,不要舍本逐末。
3、“有用”
在衡量一件事物之前,我們要搞清楚事物的概念。比如說讀書是否有用這個話題,“有用”就是一個見仁見智的答案。
要怎樣才算是有用呢?要讀完書寫一篇筆記,或者做一場分享,甚至是開發一堂課程才算有用;還是學了某個方法,馬上應用到工作生活中,從而對自己的生活產生了影響才算是有用呢?
甚至很多知識你學到之后,可能短期內是看不到任何收益的,難道這樣的知識學了就沒用嗎?
讀書有沒有用,其實在于你有沒有把學到的知識用起來。而這和讀書過程中不斷地思考、連結是分不開的,如果你不把書里的知識和自己原有的知識進行連結,那即使讀再多書,書還是書,你還是你,不會有任何改變。
我們再來看下問題,“你讀書讀那么快有用嗎?”
這背后也可能隱含著幾層意思,一種是我看你讀了那么多書,也沒見你的生活有什么巨大改變?。磕沁€讀書干什么?
另一種是如果你說有用,那我也去讀一下,沒準我也可以像你一樣,甚至比你做得更好。
其實無論是哪種假設,都體現出我們希望速成,希望立竿見影的心理。這背后是我們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在影響著決斷,當我們抽絲剝繭明白了自己真正的思維定式以后,就應該理智地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案。
你要明確什么對于你來說才是“有用”,然后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去實踐,這樣才可以改變你的生活。
對于讀書這件事來說,如果你認為讀書一定要有用才可以讀,那就多注重實用類書籍的閱讀,多輸出,讀完馬上應用起來,讓自己看到成效;
如果你認為要通過模仿別人而達到想要的成績,那你就多去分析對方的思維模式,做事方法,而不是照搬手段。
無論是哪種方法,永遠記得,不要期望速成,要相信積累的力量。有時間思考那么多利弊,不如先行動起來再說。
現在提倡讀書學習的人越來越多,也有各種學習型社群可以幫助我們完成成長的愿望。這本身是個好現象,如果能通過這些氛圍進而帶動社會大環境朝著積極向上的方向發展,幫助人們塑造終身學習的習慣,那這件事就非常有意義。
只要想清楚自己的目的,不以追求速度為目標,真正把知識和自身進行連結,這樣的讀書就會讓我們有真正的收獲。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