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哥說:自從我做自媒體開始的第一天起,就跟創業者產生了交集。原本我只是一個創辦過幾家公司的創業者,只需經營好自己的事業,圍繞自己企業的瑣事所操心。現在我的角色發生了改變,在某些創業者的心中,我被他們稱為“老師”;也許是我通過自媒體輸出一些自己的創業經歷與經驗,因此受到大家的如此高的“稱贊”,內心還是很惶恐。
《師說》中這樣解釋:“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我前面的文章,更多的只是講述了自己創業的一些經驗,對互聯網領域、微信營銷、自媒體社群運作,所擅長的一些技巧而已,只能算一個分享者。距離“傳道授業解惑”還差很遠,原因是很多想創業的讀者,所提出的問題我還沒有幫助其解決。
怎樣才能創業成功,是我被很多創業者問的最多的問題,以前告訴大家的都是方法論。最近,我發現一個問題,同樣的方法在不同的人身上的運用,結果卻截然不同,這里所造成的差距在哪里,答案是人。
人是工具的發明者,也是工具的使用者。有的人發明了工具,自然使用工具就會更嫻熟;那些不具備發明的人,運用工具往往有一個試錯與習慣的過程;因為發明工具的人,他的試錯與習慣是在發明、摸索的過程中便已完成,否則他發明不出這個工具。
創業也是相同的道理,追求方法論,到不如研究創業者創業過程中的心態,克服困難所需要具備的勇氣與條件。
什么樣的人才能創業成功?作為經過創業失敗與收獲的人,我想首先你需要成為一個值得別人信賴的人;如何來確認,自己是否值得別人的信賴。假如你想創業,“你跟親戚、朋友說我想找你們借點錢來創業,但是創業有風險,有可能會失敗,即便是失敗為以后也會賺錢來還給你們?”你需要測試看你的“人品資本”。假設你平時懂得為人處世,幫助過別人,也許你就知道這個時候別人對你的信任有多么的重要。
做事情是否有堅持的勇氣與耐力。創業不比給上班,這家不行換下家;創業只要一開始便一直是在路上,需要足夠的勇氣與耐力。怎么測試耐力與勇氣是否達到一定的條件,你曾經對自己最感興趣的事情堅持過多久,你遇到困難的時候,十次你有幾次是將問題解決過,挑戰自己的勇氣與耐力,來跟問題較勁。正如阿里巴巴的馬云所描述:所有成功的人或者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就是堅持“永不放棄”的精神。
你是否能相信自己能干成一件事。往往創業成功的人,他一開始就相信自己能做好這件事,因此他們的自信心會比較強大,反過來說他們愿意冒險。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遇到類似的問題;家中的門鎖壞了、水電馬桶壞了,你是否嘗試過自己解決,還是每次都等待別人來解決。這些小的事情,側面反應出我們對自己能力的評估;是否愿意嘗試新的問題去克服困難,因為創業過程中“諸如此類”的事情必須是你親自解決,無人能代替。
面對新事物,新環境是否感覺懼怕。從性格的角度來分析,你是趨向外向型還是內向型的人,平時接觸陌生人愿意了解程度的深入,也表現出你的好奇心與探索的勇氣。創業過程中,實際會面對各種不同的困難,好奇心與探索的勇氣能幫我們,放下包袱更容易克服這些困得,最求更好的解決辦法,同時也會思考出很多新的辦法。沒有好奇心,從事移動互聯殺毒軟件的周鴻祎,也不會制造出現在的360手機,因為其幾年前已經在定制機市場失敗過一次。
動手能力更能反映我們的學習能力。在移動互聯發展迅速的今天,我們每個人想要的知識,通過一部智能手機都可以輕松獲取。我們是否有學習的欲望、堅持的勇氣、良好的習慣是評價學習力關鍵。沒有學習力我們就談不上戰斗力,商場如戰場只有不斷的充電才能與競爭同行。我們怎樣來判斷自己的學習力,生活、工作中我們是否注重自己學習力的培養,是否在你喜歡的領域積累了足夠的經驗。
行動派與夢想派的區別在哪里。很多時候我們評論一個人,用眼高手低來形容這個人干事的能力。飛哥想用渴望與欲望,請創業中的人,給自己做一個判斷;現實中我們所追求的事物、生活品質、事業的高度是處于怎樣的一個刻度表,真正創業成功的人,更多對所向往的事情只有”渴望”達成,一定要達成的決心。假如沒有一定要的渴望,巨人集團的史玉柱,不會反思的如此徹底,今天也不能東山再起。
每一位成功創業的人,身上都具備一定的這些條件,條件具備越足,創業成功性越大,企業發展的也就越大。我們追求創業成功的同時,不要忽略這些因素的培養,這是創業中的六種養分。創業行動家作為一個互動式新媒體,歡迎你提問創業相關話題,你問我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