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多人買下第一臺可換鏡頭相機,所搭配的第一支鏡頭大都是套頭,也就是 kit 鏡,APS-C 畫幅一般都是 18-55,或者 18-135,全幅可能是 2470,不管怎樣,都是變焦鏡頭。
雖然 Kit 鏡對于初學者來說有一定的好處,會讓你盡量熟悉更多的焦段,可以應對大多數的情況。但是 kit 鏡卻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點,由于入門鏡頭光學構造上的問題所以可能對于已經進階的用戶來說會后很多限制,也因此我們都會有想要買一支定焦鏡頭的沖動。
第一它看起來非常專業,至少要比套頭看起來要好一些;第二它能夠帶給我們更大的光圈,我們都知道套頭的光圈有時候的確難以接受;第三至少他們比專業變焦頭要便宜很多,尤其是平民廉價的 50mm f/1.8。
但是相對于變焦鏡頭,定焦鏡頭最大的缺點就是喪失了靈活性,我們只能被固定在一個焦段進行拍攝,不光是定焦靠走的概念,而是相對于變焦鏡頭的靈活,定焦鏡頭往往只能進行某些特定主題的拍攝,而為什么我們都對這樣一支使用起來如此「不靈活」的鏡頭趨之若鶩呢?
相比變焦鏡頭,定焦頭最顯著的優點究竟是什么?
首先當然是光學結構,由于定焦鏡頭只需要對一個焦段進行優化,光學工程師們當然會將所有的重點都集中在這一個焦段上以保證它在最大程度上的完美。而變焦鏡頭更加需要的則是要保證平均,讓它的光學特性在每一個焦段都能夠盡可能的做到最好,平均主義所帶來的結果則是最好的和最壞的之間的差距不會太大,素質上的平均自然也就造成了不會在某一個焦段太過于拔尖,除非頂級大三元,否則在固定焦段上的對比,變焦頭肯定會稍遜于定焦鏡頭。而且由于光學結構簡單,定焦頭可以輕易的制造出大光圈,f/1.8 是最低配置,甚至可以達到 f/1.2 甚至更高。而變焦頭大三元光圈達到恒定 f/2.8 那價格就已經上天了。
其次就是大小和重量,由于不需要太多的結構,很顯然定焦頭會明顯小于變焦頭,并且重量會比變焦頭要輕得多,如果你經常出門去拍照,并且主題統一的話,帶一支定焦鏡頭出門至少不會太過累贅。而且現在數碼相機大都可以拍出高質量的照片,后期裁剪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說到裁剪則需要說一下,由于定焦鏡頭的主觀特性,它們只能產生一種透視關系,如果在后期裁剪不當的話,可能會導致透視關系變得有些奇怪,這個就需要對影像關系多加理解后的運用了。
最后就是價格問題,定焦鏡頭由于結構相對比較簡單,而高需求又保證能夠批量的生產,因此價格上也會便宜很多,以變焦頭 24-70mm f/2.8 為例,這支鏡頭的價格能買到 35mm f/1.8、85mm f/1.8 再加上 50mm f/1.4 三個常用焦段還有找。因此在價格上也會有很大的優勢。
尤其是如果習慣手動對焦的人來說,市面上大量的膠片定焦老頭,更是物美價廉。
但是變焦頭依然擁有定焦頭所不可比擬的優點,那就是靈活性,我們可以在一支鏡頭上進行多種題材的創作,像 2470 的頭,我們既可以用它來拍攝街頭拍攝人文,同樣也可以用來拍攝人像,而要是使用定焦頭拍攝街頭拍攝人文,那么可能就需要一支 35mm 或者 50mm 的鏡頭,而要是拍攝人像,則需要 50mm 或者 85mm 的鏡頭。
不管是哪一支鏡頭,都是為題材所服務的,其實變焦頭很好用,但是好的變焦頭也很貴。根據你自身的情況和拍攝主題選擇合適的鏡頭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