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樸樹,一直是那么的與眾不同。
? ?今年44歲的他,正舉辦“好好地 II”2017中國巡回演唱會。
? ?沒能去演唱會現場的我,在網易云音樂里,意外發現一段視頻,由樸樹前幾場巡演的精彩鏡頭剪輯而成。這段名為“清白之年”的MV,4分51秒,我忍不住看了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樸樹認真歌唱的模樣,真誠微笑的臉龐,每每都讓我淚濕眼眶。
? ?一名網友說,“樸樹的笑容里沒有酒,但我全程都醉得像條狗。從巡演現場回來之后,只有一種感覺,以后樸樹再開演唱會,即使他在臺上啥也不干,我也去看他。”
? ?高曉松曾在微博上說起樸樹,20年人來人往,你還在,不是因為你愛這圈子,是因為這圈子愛你。
? ?和圈子里的其他知名歌手相比,樸樹一直顯得非常“異類”。
? ? 著名歌手明星大都很擅長展示自己,他們在舞臺上絢爛奪目,在鏡頭前侃侃而談,在各種節目里鎮定自若。但是樸樹卻恰恰相反,他那么低調,那么不善言辭。很多時候,在關于樸樹的視頻里,我都能夠清楚地看到,他的拘謹和不安,他的緊張與寡言。
? ? 可就是這樣的他,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他不刻意包裝自己,不刻意說些圓滑的話,不刻意討好外界。他遵從自己的內心,如此這般真誠地活著,不掩飾,不偽裝。
? ? ?以前,我對樸樹的了解很少。最初的印象,只是覺得這個名字好特別,覺得這個留著洗剪吹發型的男人好酷,覺得《那些花兒》很好聽。近來,我開始認真搜集關于他的資料,關注他的微博,觀看他的專訪,搜索他的視頻。才發現,了解得越多,就越發敬佩他的為人,喜歡他的作品。
? ? ? 雖然很早就名震樂壇,但樸樹的音樂之路,卻走得非常艱辛。2003年第二章專輯《生如夏花》問世,一舉拿下了很多大獎。然而,恰恰就是在這個時候,樸樹開始陷入低谷,一直到2009年之間都沒有新的音樂。多年后,樸樹在微博里回憶過去,發表過一篇長文:
? ? ? “從一開始,就厭惡這個行業,并以之為恥。電視上的明星們令人作嘔,我毫不懷疑我會與他們不同。后來,與這行業若即若離的那些年,被裹挾著,半推半就著往前走,邊抗拒邊享受著它給予我的恩惠,錢,名聲。一度沾沾自喜,而且頗有些年迷失其中,沉湎于享樂,無力自拔。直到老天爺收走了賦予我的所有才華和熱情。抱著吉他的時候,發現我一個音符都彈不出來,我覺得天都塌了。因為音樂對我來說太重要了。可能到現在來說,都是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一部分。沒有這部分,我都不知道該怎么才能過下去。”
? ? “我病了很久,太可怕了,沒什么具體的病。就是西醫指標一切正常,中醫一看身體全部亂套,也許是長期抑郁造成的。”
? ?“我不只有你們所看到的那一面,單純的,善良的,孩子似的,害羞的……在我的心里,也有欲望,有邪惡,貪婪,欺騙,各式各樣的黑暗。我曾努力地掩飾他們,甚至無法面對這樣一個自己,如此厭惡他。我曾過著混帳混亂又矛盾重重的生活。”
? ?“但我渴望看到真相,努力嘗試去治療他。我試著去看到那些黑暗,接受這樣一個自己。面對他,而不是遮蓋他,讓他在暗中驅動我的人生。據說,當觀察你的心,如果你足夠耐心,你就能看到那些缺損,那時你會了解,其實他并不是真的想做什么,他只是要你安頓下來,關注他撫慰他和他待在一起。而理論上,這才是根本的治療。這一定是個漫長又艱難的過程。”
? ? 這個過程,長達6年。2009年的某一天,樸樹坐在家里,重新抱起吉他,手指隨意撩撥琴鉉的一瞬,他找到了從未有過的快樂,那就是音樂。樸樹,回來了。
? ? 很多人惋惜感慨樸樹在大紅大紫的時期,淡出公眾視線,白白錯過很多機會。但是,樸樹并不這么認為,
“如果我還在這個行業里面的話,一定會被這個行業拖著,做很多維持那個位置的事情,而結果只有一個,就是,已經喪失了做音樂的快樂,連初衷都沒有,會變得很空洞。跟行業保持距離的這些年,我的頭腦更清楚了,也知道了我要什么,要做什么樣的人。到底還要不要做音樂,我覺得我想清楚了,可以再回來。”
? ?這就是樸樹,對自己,對音樂,對生命,堅持初衷,保持真誠。
? ?在了解樸樹的過程中,我漸漸明白他身上有些特質,特別難能可貴。
1. 真性情
? ? 作家周國平在《人生哲思錄》里說,他的人生觀用三個字來形容,就是真性情。“我從來不把成功看作人生的主要目標。我覺得只有活出真性情,才是沒有虛度了人生。所謂真性情,一面是對個性和內在精神價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對外在功利的看輕。一個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時,看重的是它們在自己生活中的意義,而不是它們能給自己帶來多少實際利益,這樣一種生活態度就是真性情。”
? ?樸樹,恰恰就活出了真性情。
? ? 他明明可以做很多吸睛吸粉的事情,明明可以掙很多很多錢,明明可以在名利場上走得更遠。但是,他并沒有這么做。他做音樂,不是為了外在的利益,而是為了一種無與倫比的樂趣。樸樹在采訪視頻《如是》里說,我要學會對很多外在東西豎中指,我要遵從自己心里的愿望,堅持做真實的自己。
? ? 對于自己喜歡的事情,他全力以赴,完全以一顆赤子之心去經營,不去想專輯怎么做會更暢銷,不去琢磨多參加娛樂節目會為自己帶來多少名利。對于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如參加綜藝,商業演出,即使能掙很多錢,他也很少參與。
? ? 他就像一名工匠,專心做自己手里的活兒。為了錄制唱片《獵戶星座》,他投入所有心血,從2014年初開始,幾度中斷,不停地推倒重來,直到最后,他仍然覺得作品不夠完美。對音樂,樸樹有一種近乎偏執的認真和執著。這也是為什么,出道至今21年,他只有3張專輯的一個重要原因。但即使產量不多,又有什么關系?僅憑《平凡之路》、《清白之年》就足以打動我,鼓勵我,讓我這樣的粉絲記住他一輩子,喜歡他一輩子,支持他一輩子。
2.做自己喜歡的事
? ?樸樹說,音樂與謀生無關,它是我生命里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沒有音樂,我不知道該怎么度過余生。
? ?作家林清玄曾說,如果明天會死去,我會堅持寫作到明天。
? ?我特別敬佩那些明白自己喜歡什么,并且全力以赴去做的人。與謀生無關,做那件事本身就是最大的樂趣,最大的意義。就像,哲學之于蘇格拉底,鋼琴之于貝多芬,繪畫之于張大千。古往今來的很多偉大人物,都是典型的范例。也許他們的物質生活并不充裕,但他們精神上的巨大滿足感和內心的強烈幸福感,無與倫比。而后者,才是我們生而為人的重大意義所在。
? ?曾經有一項調查,統計臨終病人的遺憾,結果顯示,排在首位的遺憾是,沒有做自己想做的事。
? ?在茫茫宇宙間,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機會。人生不過數十載,我們死了以后,沒有人能夠代替我們再活一次。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活出自己的特色和滋味來。人生是否有意義,衡量的標準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對人生意義的獨特領悟和堅守,從而使自我閃放出個性的光華。沒有宗教信仰的我,不相信輪回,不相信死后有天堂。如果終其一生,從不曾去追求過自己喜歡的事物,將會多么可悲。
3.成為更好的自己
? ?樸樹坦言,自己身上有很多缺點,比如不自信不篤定。自己以前的音樂里,有很多輕飄飄的源自自憐和自戀的東西。意識到之后,樸樹會去改變,做出更好的音樂。人生,需要反復的自我嘗試,自我懷疑,自我反省,自我修正,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 ?成長是一生的主題。
? ?沒有誰完美到不需要成長。很多時候,我們總以為別人那么優秀,那么成功,自己一無是處。其實,成功人士也有缺點也有困惑,也走在自我成長和完善的道路上。如果把人生看作自我修煉、成為更好的自己的過程,而不是追求外在成功,與人攀比的過程,我們會不會過得更加勇敢,更加淡定,更加精彩?
? ?最后,引用我很喜歡的一段話,來作為這篇文章的結尾。稻盛和夫說:人生的意義在于磨練靈魂。如果有人問我:“你為何來到這世上?”我會毫不含糊地回答:“為了在死的時候,靈魂比出生的時候更加純潔一點,或者說,帶著更美好、更崇高的靈魂去迎接死亡。”這就是人生的目的,除此之外,人生再無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