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D簡介
「GTD」,英文全稱是“Getting Things Done”,意思是“獲取任務并做完”,這個詞似乎在不知不覺中,就流行了起來,我最初接觸「GTD」這個詞是在幾個月前,偶然在一篇博文上看到「GTD」這個概念,然后一發不可收拾,研究各種「GTD工具」。
GTD在“獲取任務并做完”這個基礎上,有幾個比較重要的概念:
- 收集任務
- 整理任務
- 執行任務

人的大腦構造決定,我們并不適合處理并行的任務(比如一只手敲鍵盤,一只手用手機看推文),而適合處理串行的一件件事情,比如,12:00 吃飯;13:00 回復郵件;13:30 閱讀RSS;14:00 給xxx打電話;21:00 寫博客;等等等。
為何要有GTD?
試想一下,在沒有電腦和手機的年代,我們是如何管理時間的。我們會有一個紙質的筆記本,一只好寫的筆,中性筆或鋼筆,每天早上在本子上記錄好要todo的事情,任務或者計劃,然后開始一天的工作。而工作是繁忙的,我們不可能每時每刻都盯著紙質筆記本看,接下來要做什么,所以,這是傳統的進行任務計劃的一個弊端。
如今,我們有了各種好用的GTD工具,我們每天早上,只需在GTD工具中輸入,整理任務,然后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接著這些工具會主動來提示和推進一天中的每一項工作任務,有沒有感覺很心動。
我的GTD工具箱
1、Todoist(收集任務)

2、Google Calendar(整理任務,時刻提示并推進任務)

3、IPhone日歷(提前十分鐘會自動提示任務即將開始)

4、EverNote(這個,你懂的)

5、xMind (思維導圖軟件)

我的GTD方法論
我是如何將todoist,Google Calendar,IPhone日歷,EverNote,xMind這幾個軟件進行組合使用的呢?
「todoist」是一款to do list軟件,也就是“待辦記事列表”,它僅僅是一個列表,最多還提供給待辦記事定日期,高級版有打標簽的功能,但是,我覺得已經夠了,因為todoist的核心功能是,讓我知道今天或者某天有哪些事情要做。
「Google Calendar」則是將todoist中的每一項任務,挨個安排到日程里面,并制定時間節點(起始時間和結束時間),而且我覺得Google Calendar做得最人性化的一點就是,它有一根時間線,見上圖「谷歌日歷網頁版」,這根時間線會不斷向后推移,每當時間線距離下一個任務還有5分鐘(由設置決定)時,Google Calendar就會發出提示,即將開始下一個任務。目前Google Calendar有以下4種提示方式:
- 網頁版對話框提醒
- 手機短信提醒
- GMail郵件提醒
- 同步到IPhone日歷后,由IPhone日歷提醒
「IPhone日歷」,由于谷歌沒有推出ios版本的日歷,所以使用「IPhone日歷」來同步谷歌日歷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EverNote」,用來管理腦袋中產生的靈感,包括文藝靈感和技術靈感,碎片化的知識,看見一個事物所得的感悟等等。
「xMind」,當一個任務或者計劃過于龐大,我們就不得不動用思維導圖工具,來對該任務進行思維發散,去更好的完成這個任務。
組合使用:利用EverNote收集零碎的知識點和靈感,將這些東西切分成一個個細化的可執行的任務,放入todoist,然后再將todoist中的任務安排到Google Calendar中,再將Google Calendar和IPhone進行同步。
寫在最后
最后想說的是,GTD只是一個思想,實現這個思想有很多種方法和工具,還是那句老話: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果你沒接觸過GTD,那么這對你來說,是一個新的開始;如果你已經是一個資深GTDer,那么,請繼續保持你的優良習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