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是最高的成本
因調動的事情,一直糾結著到底要不要去,不去如何跟老大說這個事,失眠了一個晚上。第二天上班念著這事,決定下班之后再與老大溝通,拿起手機拔通了號碼又掛了。
心里搗鼓一些詞語,腦子里也想了很多臺詞,直拖到晚上九點時,才鼓起勇氣打了過去,結果調動已安排好,改動不了。在這段糾結的時間里什么事也做不了,情緒是處于一個低落的狀態。
這就是等待的成本,你越是拖著這件事,越影響到你,生活上這種例子很多,往往我們總要到最后關頭,才會想到把這事解決完。
昨晚要查一點資料,朋友這沒wifi,熱點分享也慢,搜索了下附近。有兩家,出去打探一翻,女性這家的燈亮著,另一家不在。糾結要不要去問,大家互相不認識,朋友雖住在這可連正面打招呼都沒有,回來各自關門在自己房間活動。
猶豫反復中時,最后的結果就是不給,走過去敲了敲門,說了一下要wifi的原由,等了一會,沒人開門也沒人回應。
結果不滿意但不糾結,一下變舒服了許多,之后選擇去朋友公司(走路十幾分鐘)。如果你不去問,總會對領居報有希望,想各種的理由怎么去與她說。等待的成本,寧愿問領居也不愿意走十幾分鐘的路程。
這讓我想起Rita
公眾號改名消息一出,有人立馬發消息給Rita,因為之前公眾號英文名不方便粉絲搜索,但又改不了公號的名字,于是她重新申請了一個新的公眾號。
她看到這消息,她并不糾結也沒后悔,說了一句:“對于我來說等待的時間成本太大”。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就看我們如何爭取,如何把握。
你有沒有試過,特別想打電話約見一個人,可又擔心打電話過去,對方在沒時間說事,說了又不知對方到底有沒空,所以你拿著手機,不知打還是不打。
談朋友時,特別喜歡一個人,想找個適合的機會跟他表白,然后你約了他在某地方一起吃飯,可飯吃完了,表白的臺詞還沒出來。
像上面這兩種都是一種煎熬,消磨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很多人都有這種類似的經歷。
等待往往是一種煎熬,有時特想做某事,怕自己做不好,于是你又去跟朋友打聽,給了各種的意見,讓你更加糾結是做還是不做呢。
吃飯想這事,睡覺想這事,有時上班還想這事,直到把你的熱情一點點消磨殆盡,讓你完全放下對自己的信心,這時這件事才算過去。
時間也許過了一個星期,或一個月,或半年,直到把你的熱情消磨殆盡。
所以我們寧愿做錯也不要選擇等待,愿每個人都是一個勇往直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