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和期中考試在時間上挨的比較近,考完月考兩周的樣子就迎來了期中考試。
月考成績出來時,我正在忙著一個考試,且在外出學習的路上。和家長一樣,我迫不及待既想知道孩子們的成績,又隱隱希望成績慢點出來。因為我不知道這幫家伙給我的是驚喜還是驚嚇。
晚自習十分正在高鐵上的我接到了任課老師給我發來的成績截圖,懷著既興奮又擔心的心情點開成績,長舒一口氣,整體上我還滿意。年級前十進了六個,算是穩定發揮吧。畢竟這幫家伙創造過年級前十進八個的壯舉。之后基本能保四進六,尖子部分勉強算得上穩定。
其實我現在這個班學生成績挺不平均的,在整個年級中人數最多,后面“尾巴”最大,習慣不好,愛動話多基礎差的孩子一只手都數不過來。
正如前幾天拓展訓練時,被教官扎心的一句,“老師,你這個班不好帶吧!”
豈止不好帶,簡直是費死勁。以前剛剛上班時,總是抱著要改變人的心態,主次不分明,眉毛胡子一把抓,想改變的人沒有改變,想幫助的人沒有時間。
不要動輒想要改變誰,誠如種莊稼不是為了除草。同樣在成績方面,我也不應該拿同一個標準對待學生。基礎好又努力的,側重方法訓練。基礎差習慣又不好的,側重抓習慣。
想法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現實中推進起來,卻是極為困難。單單是幾個話多的家伙,至今自習課還時常控制不住自己。好在中上等部分的學生無論是學習習慣還是考試成績,都逐漸趨于穩定。后面這部分呢,前面有人拉,后面有人推,整體上學習風氣還算比較正。
期中考試前各科老師基本沒有留出專門復習的時間,考完試和學生交流,個個都沮喪著告訴我說,涼涼了。結合過去幾次考試的經驗,他們如果期中不太理想,期末一定放大招。涼就涼吧!
我這個人但凡牽扯數字,都是一筆糊涂賬。看了學校基于各個科目的數據分析,才發現這一年來正向聚焦的方法在學習的應用上還是頗見成效。
期中質量分析上,學校派任務讓我聊聊如何營造良好學風。一年多點點滴滴的滲透,我全程參與的辛苦,豈是短短幾分鐘能講的清楚的。
如果一定要講點什么,我猜測是不是因為我們做了以下幾件事情?
1、正向聚焦。所有常規工作都是為服務學習而展開,只要對學習有幫助的事情,都可以商討溝通。所有能量點都聚焦在學習這件事上,減少否定詞匯的使用,“禁止”的事情,淡化處理。學習的事情,轟轟烈烈地做。
不強化“自習課不能這樣,不能那樣”,代之以自習課應該怎樣做,應該做什么。沒有刻意強調自習課紀律,但是我一遍遍強調了專注對學習的幫助。所以現在的自習課上,假使外面有人推門而入,幾乎沒人抬頭。
2、碎片時間。剛入職時有經驗地前輩經常說,學生像班主任,比如現在班里同學在碎片時間的使用上就和我很像。因為班主任工作太過瑣碎,我每天的很多學習任務都只能利用碎片時間完成。
久了,我的學生在碎片時間的使用上也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課間寫作業,課間操集合時看幾頁書,早讀提前一會兒,中午放學午餐推遲一會兒,和大部隊錯時吃飯,課間操結束一路小跑著回教室,一天下來著實能節省出不少學習時間。不要問我這樣做值不值得,我只想說班里的學霸們因為碎片時間完成了作業,而得以更加自由安排自己地業余時間,畫畫、吉他、唱歌……一個也沒落下。
3、延遲滿足。自律的本質不是禁止,而是犧牲當下即刻的享受換來未來的滿足。比如考試前兩周我在時間上會提出更為苛刻地要求,但是考試結束后的一周,會把考試前擠占的時間補回來。迎著全年級學生羨慕的目光,全班吃著零食,看著電影。不愿看電影的男生,也可以帶著籃球去操場過過球癮。
學習的時候,平板支撐也沒阻擋住我們背書的熱情。玩的時候,管它什么語文課、自習課,我們就是要延遲滿足!
我一直堅信,只要過程竭盡全力,最壞的結果不過是大器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