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過年期間我常常和家人呆在一起,說實話我很慚愧的發現,我長到26歲才剛剛真正的享受到親情。這樣說對我的父母家人很不公平,因為從我生下來他們就把所有的愛給我,和同齡的孩子相比,我得到的精神和物質上的關心真的讓我無比感恩我的幸運。
? ? ??
雖然我也算是父母的好孩子,聽話、認真、善良。但是總覺得一直以來我和家人,尤其是和父母之間總是缺點什么。確切地說是我的人格當中缺點什么,讓我不具備愛的能力,哪怕是和最親的父母。
? ? ? 就在我想要寫一篇關于親情的文章時(因為最近和父母家人在一起真的很開心),我突然靈光乍現,明白了我生命前25年的“人格缺失”——精神不獨立。因為我在行為上可以說非常獨立,任何事都能自己搞定,甚至人生中的很多決定都是我自己做出的,這讓我誤認為自己是獨立的。但是精神上的獨立才是真正的獨立,就這個標準衡量,我直到二十多歲還是一個嬰兒。我在精神上是爸爸媽媽純純粹粹的附庸品,我把自己當成他們的一部分。遇到難題會想爸爸媽媽會怎么辦,遇到一個人會想爸爸媽媽會怎么評價他(很奇葩對吧,這是真的),做了一件事情會想爸爸媽媽會怎么評價我,生活當中的任何事情如果不和爸爸媽媽講我會憋死。爸爸媽媽的每一句話一定是對的(不過我爸爸媽媽大部分觀點我仍然很認同),爸爸媽媽的做法一定就是我的范本。雖然這些年我自己走南闖北,但是精神上簡直就是爸爸媽媽身上的一塊肉!
? ? ? ?這就是我無法充分享受親情的根本原因。爸爸媽媽對自己身上的一塊肉付出還需要我深受感動嗎?我作為他們身上的一塊肉又能為他們做些什么?我對父母的感恩和付出不是沒有,但是一直無法觸動心靈。父母對我任何的一點否定和批評都會讓我無比恐懼甚至歇斯底里,因為作為一個附屬品,不被接納不被承認無異于精神上的死刑。我的人格一直倚靠在父母的人格旁邊,無比的孱弱,甚至奄奄一息。因此所有的關愛和付出都變得理所當然,所有的批評都變得像一個想剝奪我靠山的恐怖的怪獸。原本美好的親情那么讓人快樂不起來。
? ? ? ?好在,我一直在不斷成長,教育、閱讀、工作、戀愛、交友,我從每一個經歷中吸取養分,讓自己的精神漸漸強壯,漸漸能夠自我支撐。雖然有些晚,但是我慶幸我發現了自己的隱藏在內心深處的脆弱和不獨立。現在我仍然欣賞、認同我的爸爸媽媽,我仍然和他們交流很多事情,但是我已經把自己當成一個和他們一樣強大的成年人,用獨立的人格和他們相處。神奇的是,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了。不只是親情,高質量的友誼和愛情也只會發生在兩個獨立的靈魂之間。只有自己的精神能穩穩的立在大地上,才能獲得內心真正的平靜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