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濟南快一年了,對它的印象還是大一十月一國慶假期通票游覽的大明湖,趵突泉,五龍潭,至于旁的記憶,大概是一路“飄香”的芙蓉街,有音樂噴泉的泉城廣場(這個并不常去,白天去過一次,去年臨近圣誕節的一天晚上去過),別的也就是商場里的飲料店,烤肉店,火鍋店。昨天導游業務概論老師布置外部活動作業,帶我們以“文化人”的“姿態”游歷了一下濟南的細節。
早上,比平常時間早了一個小時起床洗漱,吃過早飯就到了老師集合的第一個地點——解放閣。本來準備介紹的是一個男生,但他時間可能不夠,準備的有些倉促,所以從底部到閣頂部,大部分是老師在補充。不過老師介紹的非常好,因為她的姥爺親身參與了這次戰爭,所以講起來,老師激情澎湃,把她童年的故事講給我們聽,真切的感受到,濟南解放勝利的不宜,尤其她說自己姥爺在戰場上沒有犧牲,但是負傷很重,細節有些傷殘,不過幸運的是活了下來。
解放閣以前和老郎子來過一次,因為它在寬厚里街的馬路對面,所以那次“逛吃逛吃”之后,登了上去,但是我們倆歷史知識都不好,所以只是草草的看了一下,但這一次聽著老師介紹,更深刻感受到了解放勝利的不易,現在生活的珍貴。
從解放閣上下來,就跟著老師沿著護城河游歷的泉水。但是正逢當地管理的人園給沿岸的柳樹噴灑農藥,空氣中彌漫的味道很是濃烈,所以游歷的多少有些潦草。但是和那些被門票圈起來的景區比起來,更多了些親近和自由。先看了白銀泉,春季少雨,沒法看到它的泉眼噴涌,但是在白色石頭圈圍的一下片天地里的水不斷,附近的居民在用容器排隊盛裝里面的泉水。沿河向前,踏著河岸邊延伸出來的石頭,到了九女泉,我們一批人坐在九女亭里聽同學講解關于“九女”的各個版本故事。
原路反回又到了河對岸,到了黑虎泉,三個泉口在源源不斷的淌水,和白銀泉相同,這里也排滿了很多當地居民,但是不同的是,這里的人更多,人們的臉上洋溢的熱情更加高漲。過了黑虎泉,過了橋,又回到了沿岸,相繼又介紹了一些小泉。
踏著石頭,回到了馬路,轉過一個岔路口,去參觀了珍珠泉,還看見了當年李清照作《如夢令》的地方,不過當年那個被“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河水,如今已經成了一汪不足五平米的死潭。但有幸看到了鷗鷺。
同學又相繼講了一些公園的景物,關于古樹,關于碑文,關于建筑風格。
午休過后,又游歷了王府池子,曲水亭街,切身體會了一下濟南古城區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周邊環境的古色古香,雖然以沒法完全感受到“家家泉水,戶戶垂柳”的絕對老濟南特色,但是遍布古街依舊可見水饒房走,綠樹成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