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前不久,一篇微博沒發出去,我把觀念理了一下。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西方言論自由的光環是因為他們常常和政府唱反調,在有正義感的民眾眼中,和政府作對就是有充分的自由,同時也是在進行監督。米國是全世界最熱衷唱衰自己的國家,知識分子和新聞界幾乎永遠站在政府的對立面,唱衰制度,唱衰政策,唱衰政府。米國很少能有丑聞被遮掩,媒體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揭丑,他們好像是專門和政府對著干似的。大報和聯邦政府對著干,小報和地方政府對著干,米國政客就沒有一個沒挨過罵的。更令人震驚的是,米國的歷史教科書,越是丟臉的事寫得越細,卻很少歌頌其“偉大成就”。這樣做的理念是:把家丑告訴世人和警示后代,以避免重蹈覆轍。 ???米國聯邦政府已經被媒體罵了二百多年了,都成了一種習慣了。如果沒有人罵的話,沒準還會自我檢查一下,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對,媒體不出聲是不是等著瞧笑話?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我認為西方媒體揭丑和謾罵,這是傳統,這是機制,這也是勇氣。扶桑思想家福澤諭吉說:一個民族要崛起,需要有三個方面的改變,第一是制度的改變,第二是人心的改變,第三是器物的改變,而且這個順序不能顛倒。從歐洲歷史看,首先是器物的改變,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伴隨的是文藝復興,然后出現工業革命,思想上也改變了,要求更多的自由,最后才是改制度。不管怎么說,有些東西總是要變的。弗里德曼說過,最擔心的是中國拷貝米國獨立宣言和憲法這些代表米國價值的東西,那才是中國真正強大的開始,才會對米國構成真正威脅。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伴隨著人類文明進步的進程,有些東西經過無數次檢驗,可以作為共同成果,拿過來借用一下。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