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狀態

圖片發自簡書App

休完產假已近半月,每次轉換角色都需要重新調整好長一段時間。這可能說明我是一個慢熱型的人,一個適應能力不夠強的人吧。好像的確如此,比如在休假之前一切都很規律,每天的計劃安排的有條不紊,除了上班,每個時間段干什么,到了那個點自然就習慣性的干什么 。比如聽訂閱專欄,看書,跟家人聯系,運動,睡前寫日記總結。當然這些計劃也是我調整了好長一段時間才做到的。可惜自己沒有找到那種跟自己死磕的快感。客觀原因是有的,比如休假時要照顧產婦堂客和初生閨女,忙的腳不落地,晚上也睡不好,于是計劃被打亂了,沒法執行了。但自己細想,主要原因還是在自己身上,主觀原因才是主要原因。一切著落在自己的惰性上,自己的單一思維模式上。

一,計劃呆板不靈活,適應度不夠,沒有得到及時調整。每天要落實的東西太多,但沒有分清主次,有些不應該停止的應該絕對執行,有些確實次要的可以先放一放,以后再彌補。以致白天忙完事以后累的不行,一想到晚上還要起床給小孩泡牛奶索性就都不想做了,造成全盤崩塌,差點每周的打卡計劃都落實不了,最后還是在小伙伴們的大力鼓勵之下水過去的。不過事后覺得自己水的真沒有水平。。。感覺很羞愧!總結起來就是自己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還是要有主有次,懂得取舍。

二,拖延癥,懶惰,借口,破窗效應,啟動效應,蝴蝶效應。人的感性思維那段時間在自己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具體來看其實就是每天的日記總結沒有寫,然后整個計劃沒有得到及時的調整,后面就是一連串的不落實。。。一開始自己其實是把每天的日記當做總結和計劃調整的。感性思維的慣性就是這樣可怕,讓人防不勝防。

三,回單位以后這兩天才慢慢調整過來,然后補李笑來專欄的課,看到人最寶貴的資源是注意力,以及應該把注意力放在讓自己成長的事情上時,好像有點小啟發,若隱若現的一絲東西被我抓住,我做這整個計劃不就是為了這個目的嗎?日記是整個計劃的一根線,把所有的事情連成一串,除了工作和其他必需做的事情,如果實在太忙太累的話別的事情可以不做,但每天的日記應該堅持下去,一天工作,生活,和人打交道,經歷和內容還是挺多的,怎么著都應該有點小體驗吧,用羅胖的話說一切都是修行。如果當天一點體驗都沒有,那說明自己就沒有用心過這一天。就算每天都是重復一樣的工作和生活內容,那最少也可以換個角度換種思維方式去體驗同樣的內容。

四,注意力不集中。具體表現之一就是做事的效率不高,時間花去了,但效果不佳,有時做一件事時會想著另外幾件事。其次不由自主的做不相關的事情,比如刷微信朋友圈或看頭條,注意力偏離了該關注的事情,被習慣性的力量牽著走。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切換了頻道的。

總算調整回休假前的狀態了,但我不希望自己處在一種假忙的狀態中難以自拔,還老覺得自己很充實。需要改變和調整的地方還有太多。主要是要分清主次,其次是提高學習和做事的效率,也就是鍛煉注意力的分配,隨時保持注意力在應該關注的地方,最后讓每天睡前寫日記強化成習慣。

能生活在這個時代這個國家,物資沒有匱乏感,同時享受著很大的信息和交通便利,工作穩定,和同事相處和諧,單位氣氛積極良好,向上,家人健康平安,這所有的一切對自己來說,是一種很大的幸運和幸福,慶幸生活在這個時代,感恩周圍的一切!

那么我現在需要做的就是積極工作,熱愛生活,關心家人,鍛煉身體,勇于正視和解決自己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保持好奇心,勇于接受新生事物,加強學習和總結,保證每天讓自己提升一點點,不要讓自己落后于這個時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