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出國了,分手吧” “我要去外地工作/上學了,分手吧” “距離太遠了,不可能的,分手吧” 相信這些話大家都不陌生,不是親身經歷就是身邊親友真實發生的故事。親身經歷的,先在這給你默哀一下;聽說過的,先別急著慶幸,未必不會發生在你身上----好吧,為我的烏鴉嘴先道個歉。其實就我看來,遠距離戀愛就像游戲打boss,要嘛打死得大爆;要嘛被打死等復活,分別只是在于不像游戲那么幸運可以重來而已,但未必就一定是件壞事。先搞清楚,今天我不是鼓吹遠距離戀愛,只是人生的際遇誰又說得清楚呢?誰也無法保證你與那個非他/她不可的人不會有需要經歷遠距離戀愛的一天。
欲挑戰遠距離的高難度,首先最基本的條件是要有最基礎的經濟能力----保持通訊的錢。不開心,要溝通需要聯系、開心了,要分享需要聯系、沒開心沒不開心,無聊了需要聯系等等等等...三不五時膩在一起的情侶還需要聯系溝通呢,憑啥你缺乏聯系個三五個月或一年半載的還可以維持感情嚙?不可能!感情,是需要通過互相的溝通聯系來維持、升溫的,這是互相理解的過程,也是讓對方聽懂你的在乎最重要的方式。
記得在她出國念書期間,有次我們吵得特別兇,互相都覺得那次吵的事情,都違背了自己的原則,因此基于維護自身原則的理念,兩人寸步不讓,都希望對方先道歉----畢竟原則多重要啊!那可是事關自己的理念、信念、堅持的,怎可以讓步呢?最后,她掛斷了通訊,我也第一次沒回播,想著先一起冷靜下來再解決吧。也就是那一次,是我們在一起那么多年來,少數的“吵架留隔夜”的日子,也是分隔兩地后第一次的“吵架留隔夜”。那陣氣頭過后,冷靜下來的我雖然多少還是有點憤憤不平,可是再仔細想想其實也真不是什么大事,就嘗試聯系她。1小時、2小時、3小時.....當嘗試許久后都無法聯系上她時,我才深刻明白幾個道理:1.再重要的“原則”,在可能失去她的恐懼下都變得無比蒼白脆弱----如果你真的愛著她/他。2.吵得再累,也不要“吵架留隔夜”,特別是異地戀。當你無法得知她的安危、她的狀況,卻又對此無能為力時,恰恰是這種未知和無力,會成為一種大恐懼:我相信沒人會想經歷----如果你真的在乎她。雖然最后的結果是幸運的,有驚無險,但請謹記:不管吵得多累多不情愿,請盡量做到今日吵,今日畢。畢竟異地戀你可無法到她身邊一個吻一個擁抱一個死皮賴臉逗她笑,所有的聯系都只能透過語言,無法溝通的擔憂和無奈會把你打下深淵。
許許多多的有情人埋怨著被時間沖淡了感情,滴斷了姻緣。時間啊,它其實只是愛情這幅畫的一道色彩,若你畫得好,即使不五彩繽紛,起碼也色彩分明,不會似胡亂涂鴉般臟亂無序。想要抹去長時間無法見面造成的疏離感,最好的方式就是善于利用習慣。習慣,它潤物無聲,卻可以輕易深入心田,潛移默化地影響一個人:你是不是習慣吃辣?一餐不吃渾身不自在。你是不是習慣熬夜?明知有害缺無法自拔,明明空閑卻又拒絕早睡。你是不是習慣、習慣、習慣....
遠距離戀愛,最重要的就是讓他/她習慣你的存在----每天定個時間聯系,風雨不改養成習慣---即使只是5分鐘;逢年過節送點小驚喜,秀秀心意----即使只是幾十塊錢的小玩意。讓相隔萬里的對方習慣你的存在:習慣你平淡如水的聯系,分享日常點滴、習慣你甜蜜用心的小驚喜,分享愛的喜悅。給遠在他鄉的她習慣你的溫軟與關愛。如此習慣相愛,又怎會心念離異?
我一直都覺得純粹的愛情就是個無題可解的題目,看似矛盾其實也可以很簡單,就是個心甘情愿的問題。我非你不可就是要你了;我不喜歡他就是怎么都無法要了。就是這么回事,就是個誰心甘對誰情愿的事兒。遠距離戀愛,是愛情的升華或毀滅?說到底其實都是一個態度問題。只要這段感情有2個互相之間都認定非對方不可的人,那就只剩下一個字“熬”,就是熬時間。別說姻緣別說命運別說無奈也別說沒辦法,說到底只要基礎條件可以滿足,沒不可抗力因素介入,就不會有過不去的坎,不行的原因就只會是單純的其中一方或雙方“不要了”,就是這么單純。
祝福還在努力堅持的有情人都可以終成眷屬。苦心人,天必不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