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指出,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必須繼續把改革推向前進。又踏層峰辟新天,更揚云帆立潮頭。站在繼往開來的歷史交匯點上,廣大黨員干部應當不忘改革初心,牢記擔當使命,執“筆”潑“墨”繪就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國畫”。
以“決心”起筆立意,潑“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墨,勾勒“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改革藍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展環境越是嚴峻復雜,越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改革開放以來歷次三中全會都研究討論深化改革問題,都在釋放一個重要信號,就是我們黨將堅定不移高舉改革開放的旗幟。新征程上,廣大黨員干部要堅定改革決心,在復雜環境、艱巨任務、嚴峻考驗交織的改革深水區敢于擔當、勇于作為。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氣概攻堅“卡脖子”難題,不斷開辟新的空間、研究新的辦法、創造新的舉措。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實,將改革舉措轉化為真正的便民、惠民、利民成果。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懷境界扛起改革大旗,不斷推動改革宏偉藍圖變為生動現實。
用“恒心”運筆精耕,潑“攻堅克難、砥礪前行”墨,描繪“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建設輪廓。自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過神州大地,從農村到城市,從沿海到內陸,從試點到推廣,改革的精神一以貫之,改革的腳步從未停歇,改革的力度不斷增強。2萬余字的文件、15個部分、60條內容、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決定》為全面深化改革精心繪制宏偉藍圖,但改革的各項任務目標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更要持之以恒抓好施工落實,努力將“路線圖”變為“施工圖”。廣大黨員干部要用“滴水石穿、繩鋸木斷”的恒心去攻克改革征程上的“婁山關”“臘子口”,做艱苦奮斗的“老黃牛”,奮力描繪“久久為功”的建設輪廓,鍥而不舍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更多實質性、突破性、系統性成果。
懷“初心”收筆定格,潑“念茲在茲、枝葉關情”墨,填充“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的為民底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推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讓國家變得更加富強、讓社會變得更加公平正義、讓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抓改革、促發展,最終的落腳點都是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務人民。廣大黨員干部要聚焦人民群眾的“心之所向”,從教育公平、醫療保障、住房改善、養老服務等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通過深入細致的調研摸排,真正找到問題癥結所在,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確保改革舉措落在實處、暖至人心。同時,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力量,匯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合民力,從人民群眾中汲取無窮的智慧和力量,為全面深化改革“中國畫”填充上最靚麗的“人民”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