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一身功名三尺沙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古往今來,帝王將相多如牛毛,唯有開一代盛世者青史留名,成王敗寇,一將功成萬骨枯。秦皇漢武,時常有人稱其一為千古一帝,卻亦是毀譽參半,史書留白筆墨濃,千秋功過后人說。

圖片發自網絡


素言最是無情帝王家,他生于宮廷之中,耳濡目染的應是勾心斗角察言觀色之能,習以為常的應是阿諛奉承捧高踩低之輩,父皇劉啟后宮佳麗三千,母親亦是不勝得寵,出生之后取名為彘,隨意而卑賤的名字。

好在他天資過人,經史子集過目不忘,性情大方而不失禮節,小小年紀熟讀百家能言善辯,才能初顯,加之母親的周旋,父皇終是對他印象頗深,遂改劉彘名徹,以表示智慧圣德之意。

然,古來實行嫡長子繼承制,他既非嫡子也非長子,亦不大受寵愛,因著皇子的身份封了膠東王,倘若不是未及弱冠,大抵遠離皇城去了邊遠的封地日日卻還要擔驚受怕,許是天意憐憫,許是母親的計謀,許是權力的誘惑,面對姑母館陶公主劉嫖的提問,他許了金屋之諾,因而也扭轉了時局,太子劉榮失勢,母親榮升為皇后,而他也被立為太子,不久,父王病逝,十六歲的他成了一代君王。

他年少繼位,膽識過人,臨危不懼,事必親躬,卻不得不受它人監控。

他雖為年幼,頗有遠見,深得人心,卻不得不事事請教竇太后。

這帝王之位于他,并不心安,直至竇太后西去,他才得以大展才華,在遼闊的疆域里書寫他的傳奇。

他內儒外法以修學,雖聲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言,卻集百家之學識,儒學之風日盛,路不拾遺而互學禮儀。

他以推恩令奪削蕃,以深化郡縣制分權,天下之事皆在其掌握之中,帝王之位愈穩。

他舉薦賢能以才氣,不以卑賤種族論官階,能者居之,而使百官皆可用,民心所向而仁政。

他任人唯賢,攘夷拓土聲威遠揚,振一代武將之威,立華夏之名,開一代基業。

他目光如炬,創絲綢之路,致使商業繁華,異域風情入中原,文明相融創佳話。

是了,一代帝王,便是如此,豐功偉績,千古留名,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帝王之愛雖是玉露均沾,卻有幾位女子在他的生命里難以忘懷。

圖片發網絡


年少的時光都給予了一位女子,阿嬌,因金屋之諾相識,因巫蠱之禍相離。阿嬌自小身份尊貴錦衣玉食,生性頗為驕縱,而他那時受人排擠自是事事順著她的心意,尚不知有幾分情意。

她不開心時,他百忙之中也要抽空去安撫。

她想要星辰,他親自畫了圖紙派人去造。

她孤身遠游,他亦是騎馬跟隨半步不離。

是了,年少時的情愛皆給了青梅竹馬的女子,雖未予金屋之諾,卻許她以皇后之位。不知是竇太后的監視,使他如此作態;亦不知是姑母的權勢,使他如此表演。抑或是,朝廷復雜權勢斗爭之中這單純的貴族女子令他生了情意。

雖有巫蠱之禍來離間,雖有長門賦來求情,沒了姑母的權勢,她也只是個弱女子,許是真的厭惡了,許是為了保護她,許是夫妻生疏了,并未將其賜死,許她居于冷宮而禮儀未有半分削減。

圖片發自網絡


他年輕的時候喜歡馴服烈馬,成年時卻喜歡溫婉知心的女子,而衛子夫出現的恰如其分,安靜如蓮的女子最合他的心意。

若不是平陽公主府里的那驚鴻一面,大抵也不會知曉世間有如此溫婉的女子。他為政事憂愁時,她在一側搖扇喂湯,他為百姓為難時,她為其獻計獻策,不論他有怎樣的愁緒,她總是善解人意,他是極需這樣體貼的女子的關懷,卻不愿她知曉過多的朝事,一介平民升為皇后已是奇談,家族之中衛青霍去病等人又為朝廷重臣,子嗣又是太子,如此權勢全然讓他失了信任,猜忌之心既起,久之而不消,因著臣子的一封奏折便起了殺意。

暮年時的他對于情愛已無法盡心,美人如花繁衍子嗣便可。前有李延年之妹傾國傾城奪魄勾魂,后有鉤弋夫人才藝雙絕貌美如花,女子之多,實難計數。

許是權力之毒已深,他與秦皇一般追求長生以求恩澤萬世,卻又極為理智殺母立子以保政權之穩固。他既求仙問道以求百世太平,卻難以容忍巫蠱之禍,誅殺上百人。暮年的他,許是高處不勝寒,已然不負當年風華,在自我的猜忌里窮兵黷武,在惴惴不安之中病逝。

一身功名三尺沙,史書留白筆墨濃,千秋功過后人說。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