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賣燒餅的故事
有一個市場,有兩個人在賣燒餅,有且只有兩個人,我們稱他們為燒餅甲、燒餅乙。
他們的燒餅價格沒有物價局監管,他們每個燒餅賣一元錢就可以保本(包括他們的勞動力價值),并且他們的燒餅數量一樣多。
這段時間,他們生意很不好,一個買燒餅的人都沒有,甲說:“好無聊”,乙說:“我也好無聊”,此時看故事的你們也說:好無聊。
這個時候的市場,我們就稱之為不活躍!
為了讓大家不無聊,甲乙決定玩一個游戲。于是,真正的故事開始了。
甲花一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一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甲再花兩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兩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甲再花三元錢買乙一個燒餅,乙也花三元錢買甲一個燒餅,現金交付。
……
于是在整個市場的人看來(包括看故事的你)燒餅的價格飛漲,不一會兒就漲到了每個燒餅60元。但只要甲和乙手上的燒餅數一樣,那么誰都沒有賺錢,誰也沒有虧錢,但是他們重估以后的資產“增值”了!甲乙擁有高出過去很多倍的“財富”,他們身價提高了很多,“市值”增加了很多。
這個時候有路人丙,一個小時前路過的時候知道燒餅是一元一個,現在發現是60元一個,他很驚訝。
一個小時后,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00元一個,他更驚訝了。
又過了一個小時,路人丙發現燒餅已經是120元一個了,他毫不猶豫地買了一個,因為他是個投資兼投機家,他確信燒餅價格還會漲,價格上還有上升空間,并且有人給出了超過200元的“目標價”。在股票市場中,路人丙就是股民,給出目標價的人被稱作研究員。
在燒餅甲、燒餅乙和路人丙“賺錢”的示范效應下,接下來的買燒餅的路人越來越多,參與買賣的人也越來越多,燒餅價格節節攀升,所有的人都非常高興,但是很奇怪:所有人都沒有虧錢。
這個時候,你可以想見,甲和乙誰手上的燒餅少,即誰的資產少,誰就真正的賺錢了。參與購買的人,誰手上沒燒餅了,誰就真正賺錢了!而且賣了的人都很后悔——因為燒餅價格還在飛快地漲。
那到底誰虧了錢呢?
答案是:誰也沒有虧錢,因為很多出高價購買燒餅的人手上持有大家公認的優質等值資產,也就是燒餅。而燒餅顯然比現金好,現金存進銀行而獲得的利息太少了,根本比不上價格飛漲的燒餅,甚至大家一致認為市場燒餅供不應求,可不可以買燒餅期貨啊?于是出有人問了:買燒餅永遠不會虧錢嗎?當然不是。那哪一天大家會虧錢呢?
比如市場上來了個物價部門,他認為燒餅的定價應該是每個一元——監管出現
也可能是市場出現了很多做燒餅的,而且價格就是每個一元——同樣題材股票出現。
或者市場出現了很多可供玩這種游戲的商品——不同發行商出現。
亦或是大家突然發現這不過是個燒餅!——價值發現
也許是沒有人再愿意玩互相買賣的游戲了!——真相大白
然而,如果有一天,任何一個假設出現了,那么這一天,有燒餅的人就虧錢了!那誰賺了錢?就是最少占有資產,也就是燒餅買的最少的人。
這個賣燒餅的故事非常簡單,人人都覺得高價買燒餅的人是傻瓜,但當我們再回首看看我們所在的證券市場,這個市場的某些所謂的資產重估、資產注入何嘗不是如此?在凈資產收益率高企,資產在高溢價下的資產注入,和賣燒餅的原理其實一樣,最終誰最少地占有資產,誰就是賺錢的人,誰就是獲得高收益的人。
所以作為一個投資者,應當理性地看待資產重估和資產注入,看到別人的忽悠要理性對待。面對在高ROE下的資產注入,尤其是券商借殼上市、增發購買大股東的資產、增發類的房地產等等資產注入的情況時,一定要把眼睛擦亮再擦亮,慎重再慎重。
因為,你很可能成為一個持有高價燒餅的路人。
現在的人比以前有錢多了,但很多人仍然活在過去的思維里。
一、人窮不可怕,窮人思維才可怕
窮人思維是窮怕了的思維。
中國是一個農耕文明特別發達的國家。農耕的特色,是從土地里刨飯吃。中國雖然是一個大國,但人口多,人均耕地少,風調雨順日子還能湊和,一旦有個天災人禍,立馬捉襟見肘,入不敷出。這養成了國人特別注重節儉的習慣。
節儉沒錯,但一旦事事節儉,一切為了省錢,到了不顧身體的地步,就陷入可怕的窮人思維了。
我的老家離鎮上有十幾里地,小地方三天一集市,記得小時候,爺爺每次步行一個多小時趕集,集散了又兩個小時回去。
父親勸爺爺不要舍不得幾塊錢車費,但爺爺從來不聽,有一次,由于剛下過一陣雨,路有點滑,不小心摔倒了,骨折。花去了數百元醫藥費,夠坐十年車了。
窮人思維另一個特點是量入為出,不敢借貸,不敢花銀行的錢。
有一個故事:一個美國老太太和中國老太太見了面,美國老太太說:“真開心啊。住了六十年的房子,今天終于把貸款還完了。”
中國老太太說:“我也很開心。存了六十年的錢,終于可以買房子了。”
這個故事曾被人認為是房產商忽悠人買房編的段子。但十幾年過去了,借貸的人都賺了。
正常的房市有漲有跌,但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如果只是解決住的問題,非要等到有錢再買房,就不如借貸買房,用未來的錢買現在的房,提前享受生活,何樂而不為呢?
窮人思維的人只想著存錢,錢似乎成了圖騰。他會把每一分每一厘存進銀行里面,坐等炒票貶值,也舍不得消費和投資。
我父親是一個特別勤儉節約的人,工作了一輩子,也存了一點小錢,但他錯過了許多機會。以前單位集資搞一些新產業,父親怕虧本,不敢投,結果幾年后,看著人家分錢,自己只有眼熱的分。
父母幾年前想在城里買套房,看看手里的錢不夠,想等等再說,結果越等房價越貴。最后還是我和妹妹拿了一點錢,加上父母自己的錢,在城里買了一套,但地段只能偏一點了。
勤儉在任何時候都是對的,但勤儉的目的不是過上美好的生活嗎?如果只顧存錢,摳摳搜搜過日子,把生活搞得一團糟,甚至犧牲身體的健康,就失去勤儉的本意了。
今天的中國早己不是農耕社會,已經邁入了工商業經濟的新時代。工商業經濟需要消費拉動,人人不花錢,經濟發展緩慢,結果造成錢也不好掙,越不好掙越舍不得花錢,就進入了窮人思維的惡性循環。
能吃白米飯不必刻意吃糠咽菜,穿得起名牌就不必買地攤貨,用得起空調就不必公子王孫把扇搖,能到處走走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就不必天天呆在家里看電視、打麻將…
擺脫窮人思維,適當的花點錢,改善自己的生活,這才是社會生活的新常態。
二、起點低不可怕,境界低才可怕
越是窮人越可能具有窮人思維。俗話說,人窮志短,馬瘦毛長。你說他是窮人思維,他說我不想吃好喝好嗎?我是真的沒辦法呀。
我們大部分都是普通人,甚至有許多人出身比較貧苦的家庭,生來似乎起點很低。但起點低不可怕,境界低才可怕。
孔子教訓他的學生:“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孔子說士有志于(學習和實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為恥辱,對這種人,是不值得與他談論道的。”一個人如果斤斤計較個人的吃穿等生活瑣事,雖然有學習大道的志向,但現實中的利益小事極易改變他的初始方向,因此,根本就不必與這樣的人去討論什么道的問題。
前段時間在網上火得一塌糊涂的快遞小哥雷海為,獲得《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總冠軍。他是富二代還是官二代?怎么對高雅的詩詞文化如此熟稔?
雷海為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他出生在湖南省邵陽市洞口縣一戶普通農民家庭。2001年中專畢業后,為了謀生,他跑到深圳,打了半年短工。
第二年,他來到上海,先在工地上做挖電纜的小工,后來又在洗車場做洗車工,在餐廳做服務員,還做過一家禮品公司的推銷員。
他喜歡看金庸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俠客行》,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找到了《俠客行》全詩,興奮的當場背了下來。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他愛上了古詩詞,經常去書店讀詩、背詩,背完了回去默寫,忘了再回去翻。
古詩詞中,有大量歌詠杭州的,出于對杭州的向往,雷海為來到了杭州。
他在杭州從事外賣工作,這個工作十分清苦。他和幾個外賣小哥租住在一間幾十平米的三室一廳里,一個鋪位700元。就在這個簡陋而低廉的床位上,他用一顆高貴的心仰望星空。
在工作之余,最大的樂趣就是讀詩、背詩,即使是在等外賣的那些零碎時間,他都用來讀詩、背詩。
13年的堅持,終于換來了豐厚的回報,他在億萬觀眾面前,綻放出了格外奪目的光彩。
英雄不怕出身低,可以貧窮,但永遠不能心窮。越是喧囂的時代,越要堅持自己的初心和夢想。
百折不撓,不忘初心,努力才會有回報,不放棄才會有收獲,一點微亮的光,亦足以照亮人生。
人生能否成功,生活得幸不幸福,與出身無關,與思維有關,與境界有關。一定要擺脫窮人思維,不能為了省錢犧牲身體和生活;一定要有長遠的目標,腳踏實地,不忘初心,通過努力工作改變自己的命運。
如果有一天你中了1000萬你會選擇怎么花?
你可能會拿出兩百萬給父母養老,三百萬買個房子,一百萬買輛車,兩百萬去周游世界,剩下的兩百萬就是留著給自己的養老錢。
這是現在有很多通過拆遷一夜暴富的人的選擇,但是這些人的錢往往會被他們揮霍一空,大多在幾年后又會回到原點。
這就是典型的“窮人思維”,只想著怎么花,沒想過怎么利上生利,賺更多的錢。
那擁有“富人思維”的人怎么花呢?
一個小工地的包工頭,偶然中了1000萬后并沒有計劃著要買房買車,而是選擇了把錢全部都投入到工地設備上。
因為這一筆投資和他自己的努力,他最終成為了一家規模不小的房地產公司的老板,現在的資產早已翻了好幾倍。
這就是富人思維,會想方設法的繼續創造財富而不是墨守成規只能看到自己所擁有多少錢。
同樣是中了1000萬,幾年之后,具有窮人思維的人依舊還是窮人,而擁有富人思維的卻能依靠這1000萬翻身成為真的富人。
意外的財富,并不會輕易改變對一個人思維的影響。
決定一個人的生活的,是他的思維方式。
這,就是“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差別。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讓自己從“窮人思維”過渡到“富人思維”呢?
01
敢于投資
A和B都是通過自己十幾年勤勤懇懇的工作,有了將近一百萬的儲蓄。
在這個時候,A和B都發現了一個好的項目極大可能讓他們獲得財富,需要他們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投資。
但是也有小概率可能會讓自己血本無歸。
A一直猶猶豫豫,雖然這個項目賺錢的可能非常大。
但萬一失敗了自己十幾年的努力就意味著功虧一簣,自己將變得一無所有。
A不想承擔這個風險,最終還是放棄這個極好的機會。
B則不這么想,最糟的情況莫過于失去自己所擁有的全部金錢。
但是自己所擁有的十幾年工作經驗和知識依然可以讓自己重頭再來,相對于成功的概率,這點失敗的風險并不算什么。
所以B最后拿出全部積蓄投資了這一項目并最終獲得了無比豐厚的回報。
“富人思維”的人愿意承擔風險,“窮人思維”的人想要追求安全。
安于現狀是人們普遍的心理狀態,但有風險意味著超額收益的機會,意味著更少的競爭者。
安全意味著與之匹配的低收益、更多的競爭者,以及更弱勢的談判地位。
02
會感恩
時間就是金錢,得到別人的幫助之后要學會感恩并回報對方。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A和B是大學同學,A在學校勤奮好學、積極考證,每年都能拿到學校獎學金,畢業前就拿到了一家大公司的offer。
B則是混到了畢業后才去找工作,但是由于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技能,四處碰壁。
最后找到了A,問他能不能幫自己介紹一份工作,A為人也很仗義,通過自己的關系,給B拿到了一個不錯的公司的面試機會。
并告訴他一些注意事項讓他好好準備,最后B也順利拿到了這份工作。
但是B拿到了工作之后卻從來沒有主動聯系過A,還是A主動聯系B工作情況怎么樣。
后來,A慢慢的就不再聯系B了。
A無償利用自己的資源幫B拿到了面試機會,B卻一點也沒有感恩的意識,最后失去了這個未來可能也會給予他極大幫助的朋友。
不懂得感恩的人的圈子會越來越窄,能幫忙的朋友會越來越少,沒有誰愿意一直幫一個白眼狼。
人們總是愿意幫助那些能讓自己獲得回報的人。
人只有懂得感恩,才能在你需要的時候,會有人愿意幫你給你更多的機會,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03
堅持
不是所有努力都能獲得相應的回報,但是你要堅持才有真正獲得回報的那一天。
成功的人往往在獲得巨大成就之前,經歷過無數的失敗。
馬云在創立阿里巴巴之初,身邊的朋友沒有一個人看好他,但是他并沒有因此放棄,投入全部積蓄成立了阿里巴巴。
但是由于在當時互聯網技術并不那么發達,電商在別人看來更是異想天開。
從而被人們認為是做傳銷的,沒有人與他合作,融不到資金,導致公司入不敷出,公司不少員工都因此動搖。
但是馬云始終沒有放棄,最終堅持到了獲得融資的那一天,才有了今天的阿里巴巴。
“富人思維”的人比“窮人思維”的人更容易成功就在于前者比后者堅持得更久。
04
多讀書
知識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筆無價之寶。
知識不僅僅是你精神上的財富,更可以轉化成你物質上的財富。
西方有一位哲學家泰勒斯在當時被人們認為他所知道的知識都是無用的東西,根本不能替他掙到錢。
他為了讓別人知道自己所擁有的知識是擁有多少價值,于是夜觀天象,預測當地今年的橄欖將要豐收。
于是高于成本價買下了附近所有的榨油機,人們紛紛嘲笑泰勒斯“人傻錢多”。
等到橄欖豐收后,人們不得不以高于收購價好幾倍的價格從他那買回榨油機。
泰勒斯因此狠狠賺了一把,從此再也沒人敢說知識無用了。
“富人思維”的人知道知識的重要性。如果你知道如何正確的去使用知識,那你不論什么時候,你都不缺乏機遇。
一個人或許生來窮苦。
但真正決定這個人生活的,是他的思維方式。
李嘉誠同樣是窮苦的出生,從鐘表店的學徒做起,最終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富豪的不正是因為他的思維方式嗎?
所以,許多人的命運也許從出生就已經注定,身份地位不一樣,但我們每個人都具備學習思維的能力,都有能力去決定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