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那天和同學聊天,兩人都一致同意上海很排外,特別是老人家,各自說自己親身經歷過的那些“被排外”的經歷,比如一個同學去問路,那個老人家直接說:就不告訴你,你們這些鄉下人(不知道上海人是怎么說的,大概就這意思)來這里做什么?氣的我同學,說簡直不可理喻。
有一天我站在馬路上邊,看著人群竄動,突然發現我是多么需要除我以外的人~
給我們做衛生的保潔阿姨,酒店可沒有掃把和簸箕給我啊,朗軒和我每天都制造大量的垃圾,要不是每天過來打掃衛生,真的住不下去,你可能說因為你支付錢了,酒店應該給你打掃衛生,所以還是我那句話,我們這個城市或者我們自己需要保潔這個工種,因為需要所以存在~
快遞大哥呢,每次我從合肥到上海來回折騰,我都需要先把東西寄過去,然后輕裝上陣,帶著朗軒坐火車,如果沒有快遞這個行業,我想至少我不敢一個人帶著那么多東西再帶著孩子東奔西跑~
保安、維修安裝師傅、建筑工人,哪個不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與生活相關,那就被需要著~
社會有那些“高大上的崗位”,也必然有看不見的苦累臟的活,試想下整個城市交通堵塞是混亂和事故,如果一個城市下水道堵塞呢?無論哪個工種都是這個社會“大機器”上的一個螺絲釘~
2
《佐賀的超級阿嬤》是日本喜劇藝人島田洋七回憶童年生活的自傳體小說。原子彈爆炸后,島田洋七的父親只身“回廣島看看”,卻因受核輻射而死去。因無力撫養,母親只好將年僅八歲的昭廣寄養在佐賀鄉下的外婆家。這個阿嬤可厲害了~比如:
昭廣的體育很棒,但是文化課都不行,有一晚邵廣要考試,昭廣問阿嬤怎么辦。
“如果不懂英語,就在答案紙上寫‘我是日本人’?!?/p>
“漢字也不太會……”
“你就寫‘我可以靠平假名和片假名活下去’?!?/p>
“還有歷史……”
“什么?歷史也不會?那就寫—‘我不拘泥于過去’?!?/p>
這樣的阿嬤,真是太酷了有木有?~
“昭廣,你身體強壯,但腦子不靈光,如果有不明白的事,就應該去問知識淵博的人……我認為,人只要有一項長處就可以。跑得快,會打棒球,性格開朗,不論是什么,只要有一點強過別人就可以?!苯o昭廣寫的信里,阿嬤這么寫道。
“任何人,都是被社會需要的。”阿嬤對我們說。
包括你,包括我。
? 翁金鑫,女,80后,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至今已接受國家級精神分析治療師連續督導(安徽點)培訓第二期,心理咨詢基本功專項訓練、精神分析基礎課程訓練、吳和鳴傳記寫作課。同時參加簡單心理組織的網絡團體體驗,擅長親子教育、家庭婚姻、個人成長等方面的咨詢,取向為精神動力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