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桃花源嗎?
在地圖上搜索“桃花源”,會發現無數個坐標點。
我曾經去過湖南常德的桃花源,那里還特意根據陶淵明文中描述的“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建造一個隧道。我們沒有“便舍船,從口入”,只是徒步穿過,出隧道口,眼前一片桃花林,果然有“豁然開朗”的意境。即便這里曾經真的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眼前游人如織,早已失去了桃花源的本意。
“桃花源是一個你想去,卻又留不下來的地方。”
畢業前夕,騎行川藏線的途中,路過米堆冰川。我被那巨大的冰激凌深深吸引,以致于冒險前行到冰川之上,俯身啃了一口冰川上的冰,心中想:“這是我吃過的最大的冰激凌了?!碑斖碜≡诒_下的米堆村,次日醒來,朝霞滿天,小橋流水人家,炊煙裊裊,一匹棕色駿馬在啃路邊的青草。即使沒有桃花林,也讓我覺得這里就像是桃花源。雖然這個地方的住宿環境很差,吃的是野菜包子,卻讓我一直心有掛念,算是川藏線上我還想再去的地方之一。
如果讓我找一個接近于桃花源的地方,那就是云南梅里雪山腳下的雨崩村了。我先后去過4次,每次都是徒步前往。我很慶幸,那里沒有開通公路,雖然村中的生活要艱苦些,卻依舊能夠有與世隔絕之感。春天去的時候,林中盛開著杜鵑花,到了村口,幾棵桃樹開得花團錦簇,綠油油的青稞仿佛一塊塊新織成毯子鋪在地上。第一次去雨崩村,沒有手機信號,徒步的三天可以稱得上是真正與世隔絕。村里的燈光也很少,夜晚的繁星滿天。到了清晨,陽光照耀在雪山上,金色的光芒如同噴發的熔巖從山頂傾瀉下來。
若是再讓我找一個接近于桃花源的地方,那應該是瀘沽湖了。我先后去過3次。雖說那里交通還算便利,后來修建了機場,但湖邊的小村落里依舊有桃花源般的靜謐。尤其是在女神灣,游客很少。夕陽落下,我躺在客棧門前停泊了的豬槽船上,看天空的色彩變換,金黃的余暉化作紅色的晚霞,灰白的天際換成淺藍的幕布,從寶藍色變成深藍色,繁星開始點綴,就像欣賞一位技藝高超的畫家在天空創作,星星越來越多,我竟安然進入夢鄉。直到入夜后的涼風吹過,我才醒來。
“自己心里找不到的,在哪里也找不到?!?/p>
霧霾再次籠罩了城市的天空,眼前灰蒙蒙的,高樓大廈隱隱約約。如果此時,陶淵明在我的房間里,他望著窗外會有何種感想呢?他寫的《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或許在現實中并不存在,卻存在于他的內心之中。所以,他在這沉沉霧霾中依舊會吟出那句:“悠然見南山”。
我越來越肯定,陶淵明寫的桃花源是存在于他內心里的。這個答案就在他寫的詩中:“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p>
“被撕裂,有些夢被撕裂,至少它還盛開。”
我一直都很喜歡許巍的歌,《貓與桃花源》的片尾曲就是許巍演唱的《無人知曉》。整首歌的旋律透露著堅定與豁然開朗,仿佛來自一個無人知曉的桃花源。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桃花源,如果找到了它,走到哪里都是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