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短短三天的培訓,瞬即而過,走過的是時間,留下的是心念和新思。三天每天都有一個主題,三位老師三個主題,每位的講授都有自己的風格,內容。對于風格,就像每個人著裝打扮,各有各的特色。正如王校長說到的,老師都有自己授課的風格方式。我們來聽的是什么,來學的是什么?不管他們的講課方式,只要能請來給我們講課,老師就有他們自身的閃光點,哪怕這一節課只有一句話感觸到你,這堂課就上的值。
三位老師中有陜教院的呂銀芳教授、全國優秀班主任陳斌老師、還有省電臺的主持人文錦玲老師,他們授課的主題雖不一樣,但是在講課中都說到“發現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這一點不僅僅是說老師,更是說對我們正在教育的下一代——我們的學生,我們的孩子!
? ? ? ? ? ? ? ? 1、新人類,新教育,新方法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閃光點。
當孩子犯錯誤出現問題,不要急于說,批評教育。要知道,現在的孩子講理論,講道理他們可能不遜于成人。有時候成人說的多了,表面上看他們很是順從,事實上背后是這樣的“切!又是這一套。”要善于發現問題的一個點,學會“翻牌”,學會把負面的問題轉化成正面的,世界上沒有一件事只有負面沒有正面。
青春期的孩子正處于敏感期,看似是個大孩子,尤其初中生這個年齡段,在某些事情上依然需要哄,呂教授如是說。不要對好孩子太好,偶爾也要讓他們受點挫折;同時,也不要對壞孩子太狠,他們身上依然有自己的亮點。作為師者,要有一雙火眼金睛,要善于發現孩子們各自的優缺點,怎樣的使他們揚長避短。在教育的路途中,對每一個孩子能夠做到“不拋棄,不放棄”。
當問題出現的時候,陳斌老師這樣說,首先喝口水,讓心平靜下來,讓孩子描述事實,不要急于評判。了解真相,參與事實,分析問題的癥結,繼而幫助孩子找到癥結所在,對待孩子們出現的問題要循循善誘,切記急于批判,評價。放下成人的姿態,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問題。只有站在孩子一方,讓孩子感覺到你的態度,讓他們接受你,他們才會給你道出原委。
不要想著去控制孩子,控制的結果是反控制。對待孩子的教育要先把功利性的東西拋掉,當你沒有功利欲望自然可以放松心情,放下急功近利的欲望,再去看孩子,你會發現孩子都是那樣美。
不要和生活方式做對。孩子們生活在互聯網信息爆發的時代,作為成人的我們都在時時處處享受著科學信息的進步,而我們卻要把孩子們關在新科技之外,看似很是不合乎情理,不合乎讓孩子們接受新知識(電子產品,電子信息),不合乎時代的發展,社會的發展還需要這一代人繼續做貢獻。作為成人(家長,教師或其他引路人)為下一代應該做的是教給他們方式方法,而不是處處限制,約束他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 ? ? ? ? ? ? ? ? ? ? ? ? ? 2、 情緒管理
管控自己的情緒,管控孩子的情緒;認知自己的情緒,認知孩子的情緒。
情緒,三位老師都有提到,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擔負著教書育人,擔負著培養未來社會發展新人類的使命。作為人師,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則,但是難免也有心情不暢之時,這種情況怎么辦呢?讀書解心憂。
只有自己心情放好,我們才能把正能量的知識感化傳授給孩子們。走進孩子的內心,讀懂他們的思維,仔細聆聽他們的心聲。
我們的本職是教書,可它還有后邊的育人。我們要做的是教,但是育人更是重中之重。讀書看書不僅僅是你所授課所需的專業書籍,教師應該涉獵廣泛,心理學,哲學,人生。只有向內里求知識,灌入心中,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才會輸出教育我們的學生,我們的孩子。只有讀書,找到方向,自己疏導情緒才不會把壞情緒影響到孩子身上,而與此同時,孩子們遇到問題時,作為教育者還應該正確給他們導向。
管控自己的情緒,管控孩子的情緒;認知自己的情緒,認知孩子的情緒。
當你知道你往哪里去,全世界都會給你讓路。所以,看書——答案自中求??!陳斌老師說到,每個人都是自己解決問題的專家。正所謂解鈴還需系鈴人,自己本身就是所在。
? ? ? ? ? ? ? ? ? ? ? ? ? ? 3、榜樣的力量
學校教育——教師是禮儀的楷模和典范
第三天是文錦玲老師講禮儀,雖然主持人的生涯幾十年了,但文老師最初是一名中學教師出身,后轉到主持人這一行。所以給大家講授起來也是特別親切。當我踏入會場,明顯看到今天大家的坐姿特別的筆挺。再看主席臺,文老師是端坐的如此優雅,不由得發出心聲,真不愧是主持人,這就是榜樣的力量!當各位同仁看到臺上的文老師合體的著裝打扮,面帶微笑的儀容,端坐優雅的姿態,每個人自然的把腰挺直,頭抬高,目光向前方注視。這就是榜樣的力量。這讓我想起女兒跳舞,有時我會去教室看她跳舞,坐在一邊的椅子上,可能站久了,只要一坐下,人突然放松背部就會佝僂下去。但是看到一個個孩子的舞姿那么優美,再看看鏡子里的自己,瞬而把腰背挺直。
文老師的主題是“教師當是禮儀的楷模和典范”,這是學校為人師者必該做到的。我們要為社會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學文化的同時也要學會禮儀,學會做人繼而成人。卡耐基說,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需要專業知識,85%要靠為人處事和與人溝通的技巧。由此可以看出教師不單單是教書,更是育人。不管是哪個學段的老師,學文化的基礎上都應以育人為本。孩子們的前半生是在學校和老師們一起度過的,人生的地基是在學校坐實打牢的,他們需要知識的灌輸,更需要和人交往的方式方法——這也就是禮儀,做人才是第一位的。
為人處事要不拘小節,但文明禮儀要注重“小節”。禮儀是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的小事,無處不在。從自身做起,去感染我們的孩子,我們的一言一行在不知不覺中對孩子們都會造成影響。當然,如果是正能量的便好,負面的盡量避免剔除。優秀的教師要懂得由內而外打造自己,讓我們做一名由內而外的優秀教師。
禮儀方面,文老師說到孩子的教育不單單是學校的事情,家庭教育也很關鍵。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應該是并存的,兩者相互聯系,相互補充共同培育我們的下一代。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在我們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背景下,新人類要傳承新知識,發揚傳統文化。
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最好的自己。發現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做一個懂禮儀講文明會管控情緒的人,下一秒使自己變得更好。從而,世界因有你我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