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出差,晚上23:30剛回上海。
剛過檢票口,便有人向我迎了上來。我見到似乎有話要講,便默默緩下步伐,他果然在我面前站定了。年齡不到三十,不胖不瘦,普通人打扮,一只手拿著個棕灰色皮質書包,另一只手上是iPhone6s。
“我想問下...”
我以為是要問路或者是方向之類的問題,不過卻有點出乎我的意料。
“我是復旦大學的學生,手機沒電了,地鐵又停了,想問你借點錢,打車回去。”
我默默的看了他一眼,扭頭去了洗手間,人有三急啊...
出來后,我徑直往外走去。突然,有人拍了我一下,我蹬的彈跳起來。緩過神一看,竟然還是剛剛那位。
欸,還真是不死心勒。
我淡然的問:“怎么了?”
他:“就是幫個忙,你看。”
“噢,可是你說的不對啊。你手機沒電,你有錢包吧,你可以付現金啊。再者,你是復旦大學的,你有公交卡吧。”
他似乎沒有想到我會這么說,有些意外,辯解到:“我是外地大學畢業的,來上海面試的。”
“啊嘞,不是復旦大學畢業的嗎?”
他不再與我糾纏學校,憤憤的說道:“我錢包丟了。”
我回了句:“那你運氣還真不好。”側身繞過他,往前走去。
背后還傳來,他不死心的嘮嘮:“人誰沒碰到運氣不好的時候,不就是借錢打車嗎?”
嗯,對啊。只是借點錢打車嘛!從虹橋機場到復旦大學,雖然好幾個校區,最近的打車大概在100元。遠的大約是160元。不知道哪位司機能借你免費搭個車?
復旦大學表示,這鍋不背。這智商,考上的機率也有點懸吧!在初始見過的那刻,他便非常刻意,著重的,強化了大學。似乎名校的學生,總是能給人多一些的信任。靠耍著一絲小聰明,欺騙別人,還有絲洋洋得意。
這貨,如果遇到我爸,可能是會給的。他特別喜歡好學生,因為他自己也是。
記得以前,有天晚上他和我媽去散步。有對小情侶,勾著手臂,走到他兩面前,說:“叔叔阿姨,我們窮的都沒吃晚飯。”
然后,我爸立馬掏出了50元,遞給了他們。我媽極其無語,這大晚上散步,人家明顯談情說愛,一點也不像餓著的樣子。而且年輕力壯,有手有腳的,怎么就能給錢?
在排隊候車的時候,有一位老人,穿著破舊的衣衫,頭發花白雜亂。他舉著一雙胳膊,雙手都已經沒有了。右邊胳膊上,掛著一個塑料袋的一邊,敞著口子,里面隱約,應該是些零碎的錢。
他嘴里叨叨著:“我沒有手了,賺不到飯吃了,大家行行好...”從每一個人旁邊經過。漫長的隊伍,沒有看到有人掏錢。也許是夜深了,折騰一天的人也疲倦,不愿再去翻騰包。也許是這樣的人,見得多了,心也日漸麻木了。
想起在車上剛看的新聞,說這兩日北京霧霾嚴重。國貿區清潔工楊先生,政府每天多補貼給他15元,作為他比其他居民呼吸更差的空氣的補償。如果發布空氣污染黃色預警,楊先生當天就得遲一個小時下班,為此他能夠再多賺9元錢。
真正想幫助的是這樣的人,他們在用生命換取一點點杯水車薪的金錢。然而,身邊各式各樣,會哭會鬧的,總是套路居多。
古人常說,要日行一善!可是,我并不認為,把錢給別人就是善。
善是在別人困難的時候,給人以幫助。
悲傷時,一個安慰的肩膀;饑餓時,一份豐盛的飯菜;旅游時,幫助路過爆胎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