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動物的成語在生活中的使用頻率很高,但以兩種動物開頭的成語卻并不常見。這兩種動物為什么會“在一起”?
1
雞犬升天
出處:[東漢]《論衡·道虛》
釋義:指一個人得勢,和他有關的平庸之輩也跟著沾光。
典故:傳說西漢時期,淮南王劉安一心尋訪煉制仙丹的秘方,堅持了好多年。他的誠心感動了上天。神翁八公將成仙的秘方傳授給他。劉安成仙后,散落在院里的仙丹被雞和狗吃掉了,從此它們也飄上云端,得道成仙。
2
勞燕分飛
出處:[南朝]《東飛伯勞歌》
釋義:比喻離別,多用于指夫妻或情侶分開兩去。
典故:伯勞是一種羽色艷麗、生性兇猛的候鳥。《東飛伯勞歌》中寫道:“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伯勞著急東去,燕子匆忙西飛,就如同銀河兩岸的牽牛織女,可以相見卻不得不分離。
3
狼狽為奸
出處:[唐]《酉陽雜俎》
釋義:比喻兩方勾結,一起干壞事。
典故:相傳狼和狽是兩種外貌相似、性情相近的野獸,不同之處是狽的前腿特別短,無法單獨行動,走路時要趴在狼的背上。它們經常搭檔偷吃家畜,給村民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4
貓鼠同眠
出處:[北宋]《新唐書·五行志》
釋義:比喻官吏失職,縱容下級做壞事。也比喻上級和下級狼狽為奸。
典故:《新唐書》中記載了這樣一樁奇聞:龍朔元年,洛陽地區出現了貓與老鼠睡在一起的場景。老鼠晝伏夜出,和盜賊一樣,而本應抓捕老鼠的貓竟也同老鼠一起到處搞破壞,就像緝拿盜賊的官吏與盜賊一起狼狽為奸。其實,作者是在借此事諷刺唐朝官場黑暗,為官者收受賄賂,包庇惡人。
5
鷸蚌相持 漁人得利
出處:[西漢]《戰國策·燕策二》
釋義:比喻雙方相持不下,兩敗俱傷,結果讓第三者從中得利。
典故:一天,河蚌正張著外殼曬太陽,一只鷸鳥飛來,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連忙合上外殼,緊緊夾住鷸鳥的嘴。它們僵持許久,誰都不肯松開,生怕讓對方占了便宜,最終被漁民發現,成了漁民的盤中餐。戰國時期,辯士蘇代曾借“鷸蚌相爭”的故事規勸趙惠王不要攻打燕國,成功阻止了一場戰爭。
通過閱讀成語背后的典故,相信你一定找到了它們“在一起”的理由。趕快把這些成語積累到素材庫中,用在自己的作文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