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子的結尾,年輕時的Noodles走進中國人開的大煙館吞云吐霧。他躺在那里,閉上眼睛,咧開嘴笑了。那笑很享受很放松,發自內心,也許是回憶起了過去的美好時光。
這個煙館,他只來過兩次,每一次都是因為重大打擊。第一次是失去愛情,第二次是失去兄弟。
他回到老友Moe那里,看著墻上Deborah的照片。物是人非,已經30年過去了。那個自己真心摯愛的姑娘,如今已是高高在上的好萊塢大明星。
這個一心追逐名利的現實而勢利的女孩,最終得償所愿,雖然并不快樂。
他忍不住回去那個曾經偷窺她跳舞的地方。儲藏室已經被賣掉,但老花的雙眼滿含淚水,仿佛又看到了小時候驚艷的一幕。
她在雪白的一袋袋面粉堆中,穿著米白色連衣裙跳芭蕾。一旁留聲機金色的大喇叭里傳出優美高雅的音樂。女孩美得不可方物,少年看得心旌蕩漾,忘乎所以。
女孩明明知道他在偷窺,卻故意背對他脫光衣服,正如后面故意沒鎖門等他進去聊天。明明是郎有情妾有意,她卻一直在拒絕他。她從一開始就強調兩人地位的差異,小時候就嘲諷面條是不入流的小混混。
但Noodles的愛情是純潔而盲目的,不帶一絲功利色彩。當他好不容易有錢了,就大費周章地策劃了一次兩個人的奢華燭光晚宴,可是她居然只是來告別,這令他絕望至極,以至于強奸。自此痛苦一別,白發蒼蒼。
越是求而不得,越是默默愛她至老。
再見時,不再年輕的Deborah正在卸妝,可是兩人對話之間,她的妝卸了無限久,直到勸走Noddles也沒有卸干凈,仿佛內心糾結反側的寫照。
這部經典的80年代老電影,非常適合有閱歷的人看,懷舊色彩濃郁,有笑點,有淚點,有青春年少,有老年持重,有激情,有淡然,還有各種不吝惜膠片的露點和性愛場面。
也許對片中的男人來說,愛與性是分離開來的。所以盡管性史豐富,
“面條”最愛的仍然只有Deborah。即使遇到愛他的妓女Eve,也可以隨時走得開。不像對Deborah,他甚至可以拋棄出生入死的兄弟情,一再置Max的指責于不顧,憑空消失,只為紅顏。
剛看完電影,我有些不太能理解片中傻傻的兄弟情。明明是Max設計殺害了他們共同的哥們,住了本該他住的房子,霸占了共同的巨款,以及Noddles最心愛的女人,還追殺他,毀了他一生,男主居然只是過去平靜地進行了一番談話,自始至終沒有拿起桌上那把手槍。
但仔細回味他的臺詞,你就會明白:這就是他的人生觀。無論處在多么糟糕的環境,無論何時,無論經歷過多少痛苦的事,他還是那個純情少年。他對愛情的專一與投入,他寧可自由自在浪跡街頭也不愿與骯臟政客為伍,他對過去兄弟之情的珍重與寬容,他的人生追求是卑鄙惡劣的人永遠所不能理解的。
表面上看來,Max卻認為兄弟情應該大于一切,包括愛情。他和Noodles都和賣淫的Peggy發生了關系;他命令Noodles強奸過的Carol,自己也可以坦然地與她同居;最后還成了Deborah的丈夫。他一邊譴責著Noodles的重色輕友,一邊搶奪了兄弟的一切,包括女人。
拒絕3P邀請的Noodles已經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態度:兄弟歸兄弟,女人是女人。
Max也沒有表面上的那么英勇無畏。少年時的他在被Bugsy屈辱暴打之后,曾經憤怒地對Noodles叫喊道,我要殺了他!結果在最激烈的關頭,自己卻始終躲著沒敢出來。當時,最小的那個孩子中槍倒地,Noodles痛苦不已,恨恨地捅死了Bugsy,從而背負牢獄之災,出獄已是青年。
Max更沒有表面上那么重情。始終惦記著Noodles出獄的只有憨厚善良的肥Moe,Max只是出個場熱烈歡迎而已。他可以殺掉兄弟,獨吞財產,就已經證明了他的真實內心。Noodles的所作所為卻是相反的映襯。
一個真實,一個虛偽;一個是真正的勇敢強大 ,一個是真正的懦弱;一個重情,一個寡義。他倆是對方最好的參照物。
當然面條并非圣人,他殺過人犯過法,生活放縱,但仍是個有原則的人,并且努力保持內心一小塊純潔之地。特別是到了老年,顛沛流離之后更是改邪歸正,連仇也覺得沒必要報了。他只當自己的好兄弟已死。而且Max苦心經營的一切即將化為烏有,已經是一種懲罰。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他的人生觀與Max的不擇手段向上攀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有著同樣目標的Deborah,最后和Max走到一起,就是意料之外但情理之中了。
片尾那個有各種解讀的神秘微笑,據說只不過是演員的笑場,被導演有心加入。不過我寧肯將它當做男主最后的釋懷。
想起“四人幫”中的小派(Patsy),在物質貧乏的童年,下血本買來作為嫖資的奶油蛋糕,卻在等待過程中,獨自坐在樓梯上一點點偷吃完。先是東張西望,用手指頭偷偷摳出一點品嘗,理好包裝;再小心翼翼地拆開精心折疊的包裝紙,猶豫著拿起又放下頂上的紅櫻桃,只吃包裝紙沾上的奶油,以換取一點心安;剛想重新包扎好,但終究抵不過誘惑,豁出去拿走櫻桃填進嘴里,然后一發不可收,干脆端起蛋糕狼吞虎咽起來。這一幕,導演故意給足了鏡頭,實在令人忍俊不禁。
青春年少時的純真,都隨著時間而消亡。我們都會死去。生死面前,還有什么是不能放下和原諒的呢?
特別值得一提的還有電影配樂——那種一聽就容易勾起情緒的舒緩類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披頭士的Yesterday,淡淡感傷,不止一次在美國電影里聽到;以及劇中斜眼(Cockeye)吹的一曲排簫Cockeye's Song,夢幻而悠遠。意大利國寶級配樂大師顏尼歐·莫里康(Ennio Morricone)為影片原創的樂曲,風頭差點蓋過影片本身。
可惜是技術盲,只知道公眾號里怎么弄,卻不知道怎樣在簡書文章中插入音樂。有會的童鞋還請指導一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