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大觀園攏翠庵里一位美麗的年輕的尼姑,帶發(fā)修行。金陵十二釵正冊第六位,位列賈迎春、賈惜春、王熙鳳、賈巧姐、李紈、秦可卿之前。
妙玉本蘇州人氏,原也是讀書仕宦之家的小姐。父母早亡,因自小多病,三歲在玄墓蟠香寺出家為尼,由師父撫養(yǎng)長大,帶發(fā)修行。
妙玉在十七歲那年隨師父進(jìn)京,住在西門外牟尼院。是年冬,師父圓寂。她身邊只有兩個老嬤嬤、一個小丫頭伏侍。
翌年,賈府起造大觀園,預(yù)備元春省親。王夫人被妙玉的佛學(xué)修為所折服,因而下帖請她進(jìn)賈府,入住櫳翠庵。
《紅樓夢》金陵十二釵正冊判詞中這樣寫妙玉:
“欲潔何曾潔,云空未必空;
可憐金玉質(zhì),終陷淖泥中。”
紅樓夢曲為《世難容》:
“氣質(zhì)美如蘭,才華馥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視綺羅俗厭;卻不知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可嘆這,青燈古殿人將老;辜負(fù)了,紅粉朱樓春色闌。到頭來,依舊是風(fēng)塵骯臟違心愿。好一似,無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須,王孫公子嘆無緣?”
出身名門,不凡的經(jīng)歷,塑造了一個奇特的妙玉。
她骨子里清高,孤傲。寶玉生日,妙玉贈生日帖,自署“檻外人”。
她氣質(zhì)如蘭,才華橫溢。即使是在賈母、王夫人面前也從容自若,不卑不亢。在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大觀園中,少女的天性又使她與寶玉、黛玉、寶釵、湘云、惜春、邢岫煙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出家為尼本是命運使然,而非她所愿,所以,少女懷春,對銜玉而生的公子寶玉,產(chǎn)生了微妙的情愫。也只是發(fā)乎情而止乎禮。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她多才多藝,品味高雅。第四十一回中, 賈母攜劉姥姥等至櫳翠庵中,妙玉出來迎接。很多細(xì)節(jié),描繪了她的體貼,“親自捧了一個海棠花雕式雕漆填金云龍獻(xiàn)壽的小茶盤,里面放一個成窯五彩小蓋鐘,捧與賈母。”招待賈母的的茶是老君眉,沏茶的水是舊年蠲(juan)的雨水;“眾人都是一色官窯脫胎填白蓋碗”;單獨把寶釵、黛玉讓到耳房,寶玉悄悄的隨后跟了來。“妙玉自向風(fēng)爐上扇滾了水。令泡一壺茶,另外拿出兩個格外精致的杯子,給寶釵和黛玉沏茶,將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綠玉斗來斟與寶玉。可見,對于寶玉格外不同。
當(dāng)黛玉問起泡茶的水時,妙玉到:“你這么個人,竟是大俗人,連水也嘗不出來。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總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開了,我只吃過一會,這是第二回了。”
而當(dāng)?shù)榔攀栈厣厦娴牟璞K,妙玉卻命:“將那成窯的茶杯別收了,擱在外頭去罷。”寶玉會意,知道是因為劉姥姥吃了,她嫌臟不要了。
一連串的細(xì)節(jié)描寫,將妙玉刻畫的入木三分。
她才華橫溢,在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館聯(lián)詩悲寂寞》中,中秋月夜,黛玉與湘云聯(lián)詩云:
“三五中秋夕,清游擬上元。
撒天箕斗燦,匝地管弦繁。
幾處狂飛盞……”
兩人詩興大發(fā),妙語連珠。當(dāng)吟詠到:
“壺漏聲將涸,窗燈焰已昏。
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時,兩人苦思冥想之時,妙語巧妙接上:
“鐘鳴櫳翠寺,雞唱稻香村。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誰言。
徹旦休云倦,烹茶更細(xì)論。”
令這首長詩聯(lián)句峰回路轉(zhuǎn),柳暗花明。倍添情趣,展示了妙語非凡的才情。被譽為:“紅樓詩仙”。
在后面的情節(jié)中,寶玉丟失通靈寶玉,岫煙請妙玉扶乩;賈母病危時,妙玉不請自來,探望病情。賈母出殯的次日,妙玉被賊人擄走,寶玉悲傷嘆惋。再后來,賈府傳聞她在海邊遇害。
可嘆這樣一個三歲出家,寺院里長大的才貌雙全,心性高潔的女子,只落得“無瑕白玉遭泥陷”,真真應(yīng)驗了“王孫公子嘆無緣”。
我眼中的《紅樓夢》讀書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