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滿的套路

Lynn


不一定非要登上演講臺,在我們生活中面對一個或幾個人,聊天,交流,勸慰,說服都算得上是一次小小的演講。


第一次見比較重要的客人時,我們都會很在意自己的狀態,衣著打扮,行為舉止,在說話之前還會輕微的調整自己的氣息聲音。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你說話的時候都盡量追求有趣,生動,常常有意控制聲音,并喜歡引用比喻。


為了讓對方對我們印象深刻,或者是記住我們所說的內容,我們都會搜腸刮肚說一個故事,來達到自己想要說明道理的結果,除此之外還經常就某一個讓對方發笑的點,重復,重復再重復。看對方被感染,就會很有成就感。


高中時,回答政治問答題的時候,我喜歡分三條,首先其次,和最后來闡述,如今在和別人說話的時候也追求這樣的“三點式”,自己說不出為什么,但就是覺得用這樣的結構來說話,顯得有力、清晰。


當然,如果手頭有可用的圖片或者數據,更深得我心,因為亮出圖片和具體數據,得到強有力的對比,那就更能說明問題。


我一直認為是自己的思維導致這樣的講話或者回答問題結構,直到如今看到了西蒙.蘭卡斯特的這本《感召力》,才知道,是一種行文結構,控制著思維,不管這種結構,是自己有意識地練習并應用,還是,從其他的地方,感觸到它的威力,從而不由自主去拿來為自己服務。


就像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里所說,你覺得你的這件衣服是你自己選擇的,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你穿的衣服是做時尚的人,替你選的。而你在你的生活中的選擇這些顏色,從不會想到到它是怎么出現在你面前的。


處處有套路,只不過有好多我們自己都不知道。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