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3歲,初出校門,還是個世事未經的小丫頭。
從小就聽爸媽老師的話:在小學,要好好讀書,爭做少先隊員;在中學,要好好讀書,做班委、入團員;在高中,要好好讀書,不要談戀愛;在大學,要好好讀書,爭取在大城市工作安家。
一路以來我都是爸媽、老師口中的那個乖乖女,遵守他們定的標準,他們會給我提出建議,但從不幫我做決定。我知道,他們在用自己的人生閱歷為我指明一條可以少走彎路的道路。
2
小學升初中,我趕上了第一批五年制改六年制,五年級結束,老師說:你們可以選擇提前去考初中,不過由于你們有一年知識沒學,考上的幾率會很低。重點就是如果報名參加考試,沒有考上的同學不能回來繼續上六年級。
我回家跟爸媽說,他們給我的建議是不要考,如果真的沒考上,小學也回不去。我執拗著說一定可以考上。老爸點了一支煙,眉頭緊鎖,“那你去試試吧,如果真的考不上我來想辦法。”
錄取名單公布的那天,爸媽都陪著我,紅榜前圍了很多人,爸媽帶我吃力的擠進人群,我一個一個名字挨個查詢,當看到自己的名字時,開心的手舞足蹈,而爸媽原本緊張的臉上也輕松了許多。
我以為考上就沒事了,事實是還要補六年級的課。好好的暑假就這么泡湯了,可我還是很開心自己做的選擇。
3
高二那年,湖南臺熱播偶像劇《東方茱麗葉》,我被林依晨演的林瀨穗深深吸引,我愛上了服裝設計。當時朋友問我你未來想做什么,我都會說:“服裝設計師。”
一次偶然的機會,學校畫室招新生,我跟爸媽說我想試試。爸媽尊重我的選擇,也很支持我,給我買了畫板、鉛筆讓我去參加招生考試。幸運的是我通過了考試,如愿以償的和藝術掛上了鉤。
高三考試失利,我被動畫專業錄取。收到錄取通知書后,我沒有歡喜雀躍,反而爸媽比較開心。我糾結考慮:復讀vs不復讀。
結果是我沒有復讀。
上了大學,我一點點丟掉手繪功底,每天沉醉于跟室友在游戲里打怪升級。大二那年,終于悔悟,我既然選擇動畫,那就得好好學。
于是說服室友,我們進了老師的學習班,只要學校沒課就回去校外上課。結果是,我們做的兩個小動畫分別得了市里的二等獎和三等獎。
大四實習,我選擇來上海,進了一家規模不大的小公司。一年之后,公司經營不善,倒閉,而我選擇轉行。
4
世界很大,我們很小,人生就是要面對不同的選擇。
牛頓,選擇了追究蘋果落地的根源,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拿破侖,選擇了戰爭,征服了大半個世界。
袁隆平,選擇了在土地上搞科研,解決了世界的溫飽問題。
正是因為他們認清了自己,做出了恰當的選擇,才譜寫了一段屬于自己的完美樂章。
選擇是后悔的解藥,后悔又是選擇是毒藥。做決定之前好好考慮會導致的后果,種什么因,就會得什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