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復課建議,本周執教一下1單元《我們身邊的物體》的第1至3課。本周一開課就遇到了困難:講不完。
為什么呢?通過觀察學生活動手冊,發現按照省課內容進行學習并記錄的1.2班、1.4班、1.5班、1.6班,4個班級每個班完成記錄的學生不超過5個人,1.1班和1.3班情況好一點,也不超過10個人。(每個班級大約45人左右)因為學生前期學習效果不理想,第一課認識物體的特征,利用小木塊學習兩兩對比觀察認識物體的特征,記錄物體的特征+第二課《誰輕誰重》的實驗操作、記錄,所剩時間所剩無幾,無法進行第三課內容復習。
怎么辦呢?
1.對照進度表,做好下周一年級科學課時間優化安排:第3課8分鐘,分類合并課30分鐘,總結2分鐘。時間很緊張,必須利用好課堂每一分鐘。
(課時分鐘安排,靈感來自朱羽老師的磨課);第三課的內容要講清楚,可以用動圖插入課件,講解,比老師現場演示節省時間。(靈感來自梁樹老師的分享);
2.對照教材、教參再次學習復習建議,劃出重點和要點。三顆星的目標、概念清單、實驗清單提前預做準備。
3.每個班結束之后,要小結一次。及時迭代。
說完了困難,說學習效果。
三顆星目標達成:給7分。(滿分10分)。
科學概念清單達成:給8分。
實驗清單達成:給6分。
依據下課后抽查4-5位學生回答、課堂提問得出。差的3分,源于抽查比例人數不夠半數。本周有了課后測評的意識,但是沒有設計規范的課后測評單,所以不夠科學、規范。需要利用周末提前準備課后測評單。
小木塊和乒乓球對比,兩兩對比效果明顯,學生對光滑、粗糙、輕重這幾個科學詞匯表達準確。演示實驗,學生在老師引導下注意力集中,所以記錄準確率稿。所以上面得分都給到了5分以上。
整體課后反思:
1. 兩課聯合上,上課內容充實。
2.老師演示,實驗操作準確,學生能清楚達成概念目標,掌握科學詞匯。
3.學生的分組探究興趣強烈,很想動手試一試。因為有實驗,學生注意力更集中。
4.第二輪上1下,我自己對教材內容思路比去年更加清楚。在講《誰輕誰重》感受明顯,實驗方法講一遍學生就聽懂了。(去年遇到了困難,印象深刻。)
5.檢查學生的記錄,能發現學生的掌握情況,所以學生記錄完成后,一定要巡視查看至少2個大組。
5-22新教師培訓收獲
一、劉老師分享的3個要點:
①開課非常重要,要根據學生年齡、內容設計開課;
②時間分配非常重要,在備課的時候要考慮清楚;
③備課的組織形式要跟著重難點去對照,再看組織形式是否合理。組織形式是指:師生合作、小組合作還是教師教授……
2.我的收獲,開課的目的更加明確;試講前怎么充分準備有了新知,以后怎么準備一節課有了清晰認識。
二、研討中的收獲
1、? 聽完三位老師的課例分享,您有哪些啟發?
朱羽老師的開課、試講前的充分準備(文案)、學情分析從基礎+困難來分析、自己的困惑,給了我很大啟發。知道了怎么在試講前準備一節課;
梁樹老師的課,讓我眼前一亮。一位新老師準備的這樣充分!梁樹的動圖、白糖和沙的混合、加熱白糖的分圖展示,還有玥說到的細節設計等等都特別好。
魏琪老師的課,琪琪準備的內容其實挺難上的,我去年寫三下的練習冊就是這個單元。啃了一個硬骨頭,不錯不錯。
2、? 在使用復課建議過程中,您有遇到什么困難嗎?你是怎么解決的?您想獲得什么幫助?
規劃的時間內容和實際有沖突,需要調整。今天的反思就講到了這個。我是自己調整一節課每個環節的規劃,盡量還是跟上進度的規劃。時間不夠就優化環節,用好每一分鐘。我想獲得老師們上課準備的動圖之類的優質教學資源。
3、? 參加完今天的培訓,您有哪些收獲呢?
雖然疫情,但是磨課這件事沒有受到影響,特別好,只要時間夠,想繼續跟進朱羽老師的課。
雖然是年輕老師,但是不要低估了他們的能力。只要指導到位,他們成長速度很快。后浪來了,我不要拍死在沙灘上。哈哈哈。
雖然有了復課建議,但是還是要細挖內容,思考下去還是有很多問題需要老師之間交流互動。
劉老師總結&集體視導要求:1.一課一案? 40分鐘的分配時間,40分鐘的真實教案拿出來;2. 要進行學生的作業及反饋。這是了解學生的途徑,很重要。提升自己對學生的了解,對教材的了解;3. 使用中發現了復課建議中的一些問題,請大家把發現的問題反饋給對應的老師。以便不定期進行打補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