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工作邊帶孩子,當年在日本竟被批評「太貪心」
日前陳美齡的一段視頻「家長絕對不能做的10件事」受到臺灣爸媽瘋傳,引起眾人對她的好奇。陳美齡在1970年代是香港當紅歌手,后來取得教育學博士、成為演說家,還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大使,婚后成了三個孩子的母親。
陳美齡讓人印象深刻之處并非教出學霸,而是因為她溫柔且正向的家庭教育。陳美齡兒時在兩位優秀姐姐的光環下,覺得缺乏自信,母親還曾說:「懷美齡時環境特別差、營養不夠…」,陳美齡說她和母親教養的最大差別就是不比較孩子,「小朋友一被比較就容易缺乏自我肯定,所以我不比較,而且我媽媽有六個孩子,我還比較輕松,只有她的一半!」
婚后她堅持邊工作邊帶孩子,受到當時日本社會輿論批評,「那時日本的觀念比較保守,覺得女生婚后應該回家相夫教子,而且我是歌星,當了母親還拋頭露面,把孩子帶到工作的地方,簡直不可置信,他們覺得我太貪心了。」她的作法引起了「美齡論爭」,讓職業婦女面臨的育兒困境與立場重新受到關注。
孩子1歲8個月前,陳美齡堅持無論去何處都把寶寶帶在身邊,主因是喂母乳,其次則想把握珍貴的學齡前教育時期。「0~3歲是最重要的階段,寶寶無意識中學了很多東西,例如走路、說話,無意識學的東西印象特別深、很難改,所以我希望三歲前替孩子的學習把關,長大才有好基礎。」
雖然受到日本社會批評,陳美齡的先生仍默默支持并鼓勵她:「若你覺得做的是對的,對你、對兒子、對未來的女性有幫助,你應該用你的人生來證明。」讓陳美齡更有信心,即便這條路難走,仍堅持用自己的方式帶孩子。
教養孩子除了獎賞、懲罰之外,還有第三條路!
教養孩子,除了一般常見的獎賞、懲罰之外,陳美齡認為「說教」最有效,曾馬拉松式「開示」孩子最長達8小時,讓兒子永生難忘。「我鼓勵年輕爸媽最好教小朋友的方法,就是要孩子坐下來,和他說道理并讓他明白。」把孩子當成大人來對話,告訴他為什么不能做這件事,會有什么后果,會不會影響其他人,對未來有什么影響等。
陳美齡強調,打罵無法讓孩子理解錯在何處,「好好的說道理,到頭來他覺得是他的道理不是你的道理,這才是最長久、最好的教育法。」她也提到教養一定要有幽默感,若遇到孩子調皮搗蛋,父母可轉換心境思考:「怎么會這么聰明想到要這樣做?他真的成長了,要是小孩子每天都是傻傻坐著,你才該擔心!」
兒子被欺負潑得滿身汽水,她選擇擁抱對方
在同儕相處方面,陳美齡回憶某天大兒子在放學路上被女同學潑汽水,兒子當下忍住怒氣回來告訴她:「因為是在馬路上,我不敢推她們,要是車子來了很危險。」事后陳美齡打電話給對方家長,表達這種行為可能造成意外,希望未來能避免。
隔天上學,陳美齡特別找到女同學,擁抱她們并曉以大義:「太好了你們沒事,因為我兒子比你們大,要是他生氣動手的話大家都會受傷,所以不要再這樣了。」孩子們也都能接受,化解了那次霸凌危機。
陪孩子認識青春期,是賀爾蒙的問題,不是媽媽!
隨著孩子不斷成長,當兒子們進入青春期,陳美齡如何陪伴情緒化的孩子?從9歲開始,她就告訴孩子身體和情緒將受到荷爾蒙影響,荷爾蒙會讓他們生氣、憂郁、大笑大哭,也有可能什么人都不喜歡,很難控制情緒。「我說這就叫青春期,那時生氣是自然的,可是不是因為媽媽喔!不是媽媽的錯,也不是你的錯,不是社會的錯,不是世界的錯,是賀爾蒙的錯!」
陳美齡說,青春期讓孩子學習自我情緒控制,家長可以告訴孩子:「雖然很困難可是不要著急,媽媽也不會怪你,等你穩定下來再慢慢調節就可以了。」她回憶大兒子青春期時,果真發脾氣了!但事后他會道歉,「他跟我說對不起媽媽,可能是賀爾蒙的緣故。」親子間互相體諒加上提前了解身體變化,順利度過許多家長眼中的棘手成長階段。
除了不能做的事,父母一定要做的7件事
近日,陳美齡將她的教育心得集結為《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史丹福》一書,她特別的家長分享,父母一定要做的7件事。
1.鼓勵孩子閱讀喜歡閱讀的孩子在學習上較有優勢,因教科書都是文字,所以讀書、上課也學得快,且閱讀可從0歲就開始。
2.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
3.以身作則不希望孩子做的事,父母也不做
4.替孩子找出優點哥哥可以做得到的,弟弟不必一定也要一樣,讓孩子自由發揮,且每個孩子都有優秀之處,父母的責任就是替孩子找出優點,并給予鼓勵。若真的要比,只要跟自己比較就好,今天的我比昨天好一點,明天又比今天好一點,孩子會更快樂,也能提高自我肯定力。
5.要給他們力量成長期要給孩子好的環境,培養閱讀力、分析力、選擇力,未來讀書、工作會更容易。
6.鍛煉孩子的心要孩子做一個好人,成為知恩感恩、報恩的人。
7.教他們不要依賴金錢陳美齡的三個兒子高中前沒有零用錢,需要時才給,「我希望教他們金錢不是一切,很多重要的事、好玩的事金錢買不到,玩具也很快就玩膩了,所以我們家里有很多小游戲,都是不用錢的,今年孩子們回來時回味,也說很好玩!」
爸媽人生最精采階段,就在孩子學齡前
在歌手、作家、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大使等多重身份中,陳美齡最喜歡的角色是母親,這個身份將持續一輩子。她回憶過往自己較害羞、怕事,當了媽媽之后反而變得大膽、為母則強,「以前我很不喜歡蟑螂,有次帶孩子外宿過夜看到蟑螂,我空手就抓了還捏死它,那時候我覺得自己好棒,真的很強!」
她也提到,當媽后生活每天都精采萬分,很多年輕爸媽可能覺得帶孩子很辛苦,陳美齡說:「我想告訴他們,這是人生中最精采、最充實的年份,要多多享受,因為小孩子長大得很快,很快就不能擁抱、親親了,所以現在要盡量享受緊密的親子關系。」
陳美齡的三個兒子都大了,最小的兒子已念大三,她坦言正在學習新的一課:放手,雖然很寂寞、困難,但仍要努力克服,尋找自己的第三個人生,「我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希望他們做一個好人,尋找他們的夢想,假如未來他們有了小孩,我也很樂意幫忙帶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