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妖鯨 ,?圖丨來源網絡
小學同學少波,剛從大學放假回來。今天我們一起約出來見了個面,剛見面就送我一本書,是克里斯蒂的《無人生還》。
我問他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什么?他沒說,讓我最好自己去看一看。我們聊了很多關于讀書寫作的事情。
少波讀書量很大,每次聊天總能引經據典,每說到我最近看了什么書,他總能冒出一句“哦,我看過?!比缓缶烷_始講述他對書的看法了。
為了使自己在每次聊天過程中不會顯得太過尷尬,上大學之后,我開始瘋狂地閱讀,以使自己的見識不至于過分淺陋。我以為,有了這一個學期的沉淀,應該有了相當的自信可以侃侃而談,直到他問了我那句
“你聽說過《人間失格》嗎?”
“我知道,太宰治寫的嘛?!蔽規缀跏窍乱庾R地就脫口而出了,可是下一秒我就愣住了。因為我的大腦一片空白,關于人物,關于情節,一下子竟回憶不起來。
我說了句“我還寫過短評呢”,緩解一下突然間沉默的尷尬,慢慢地回憶起了當初我寫的短評,慢慢地,關于那本書的一切也都浮現于腦海了。
或許,遇到像我這樣情況的朋友可能不少。
我讀過,可是一時之間想不起來。
老實說,如果像我這樣,慢慢地能回想起來,那還是萬幸。如果連一點兒印象都沒有了,那我只能很遺憾的說:“你可能讀了一本假書?!?/b>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閱讀對我們很多人來說已經不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了。如今特別流行的,就是每個人都在秀自己一年讀了多少書,仿佛一年讀不下100本書人生就很失敗。
知識焦慮已經成了很多年輕人的通病,大伙兒紛紛用西漢劉向那句“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碑斪髯毅憗砑钭约?,可又有多少人連這句話的出處都不知道?
瘋狂閱讀的人很多,可是有多人是真正用心在讀,而不是為了掩飾自己無知的心虛?
還記得我之前說的學霸小凱嗎?從我認識他那天起,他就無時無刻不在讀書。但我從未見他在朋友圈或者QQ空間炫耀什么,而每當我同他聊起書的內容時,他也總能言簡意賅地介紹主要情節并附上自己思考后的理解。
我相信,他是真的把書讀進去了。
白巖松說:“我們傳統的文化教育教的不是講故事,而是中心思想和主題匯報?!?/b>
從小學開始,語文課就教我們總結中心思想,為此我特地買了所謂的配套教材,上課前把中心思想背得滾瓜爛熟,總覺得這樣就是把這篇文章裝在腦子里了。上課站起來“信手拈來”,自帶光芒,裝得一手好逼。然后在老師贊賞的目光下,緩緩坐下。
初中時候的同桌很不一樣,他執著于欣賞文章的細節描寫,用自己樸實的語言去表達對美的感受,那時候我覺得他low爆了。后來,我去了區里最好的高中。而他,去了市里最好的高中。如今我來到廣金,和他已經失去聯系。
對比這些朋友,我想我讀的可能真的是一本假書。當我瘋狂閱讀滿足我知識焦慮的時候,他們慢慢地用心沉浸在閱讀的愉快里;當我秀書單炫耀閱讀量的時候,他們細細回味書中點滴并理解思考,形成自己的價值體系。
結果就是,聊天的時候,他們侃侃而談起自己的理解認知,并告訴我他們是如何運用到生活當中去的。
而我,只能尷尬地吐槽一句:“我可能讀了一本假書?!?/b>
那讀完一本書應該如何思考呢?我問過不少學霸朋友,方法各具特色,但都殊途同歸。
多總結,多聯想,多應用。
其實寫書評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通過文字把自己對內容的理解與思考呈現出來。而且很多時候一寫,你會發現什么叫“才思如泉涌”,很多相關的聯想會自動的向你涌來。
如果你要反駁我說:“妖鯨,你看你經常寫短評,不也被朋友問懵了?!?/p>
那我得說了,一時想不起來說明我記得不夠深刻,寫得不夠用心。但,我還是想得起來啊。
所以,我也是得繼續努力,真正用心去閱讀。不僅只是要想得起來,更要說得出來,用得上來。
希望你,看的不是一本假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