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想過嗎?你的孩子有一天與其他孩子不太一樣,她看起來也是那么活潑可愛,甚至很多地方讓你倍感自豪:她比大多數孩子更早噴涌出智慧的花火,比如,超強的記憶力,在三歲時就可以識得很多字。你得以在別的父母面前沾沾自喜:瞧,這是我的孩子,她簡直是老天送給我的天使,是我見過的最聰明的寶貝。
她從你的肚子里出來時,就已經開始揮舞著一雙羽翼豐滿的翅膀,看起來美好極了。
卡羅琳·帕克絲特在她的小說《星星上的人》里寫道,如果孩子在某個方面的造詣特別突出,那就意味著她在另外某個方面的能力將格外低下。你在她的成長歲月里目睹了一樁樁不可思議的事情,明白這些居然是由自己的孩子引發的,內心的自豪感瞬間湮滅了一大半,被一種身為父母所應有的憂慮給替代了。
這樣的落差感,你接受不了。那個揮著翅膀的天使,此時多么像一個折翼的天使啊。
你不知道未來會怎樣,以及你的小寶貝未來會怎樣,她的成長之路看起來將會布滿荊棘。而世人已經為孩子這些異常的行為做好了注解,他們認為孩子會這樣正因為患了病,即便她的確在某方面擁有令人驚奇的天賦!
世上確實存在無數這樣的家庭,他們的孩子表現異于常人。難以猜測的心思,不斷顯示出來的智力,以及超強的破壞力,讓家長們悲喜交加。除了需要承受孩子個性化教育帶來的憂慮,還要想方設法讓他們避免被世人排擠,或者說,希望他們看起來像個NT(Neuro Typical:典型發育,即正常)。家長們希望這些揮著雪白翅膀的天使,在用力飛翔的時候能夠考慮下周圍人的眼光,比如,不要飛得太高。因此會適當地拽住那起飛的翅膀,然后適時地往下拉一下,這樣看起來就不會太另類了。
像《星星上的人》里邊的哈蒙德一家,大女兒蒂莉天生聰明奔放,在很小的時候就以超群的智力為父母掙足了面子,并對雕塑藝術充滿強烈的好奇心。隨著女兒逐漸地長大,身上慢慢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行為,比如,無時無刻不對周圍表現強烈的好奇,并用舌頭舔一切能看得到的物體。蒂莉還有嚴重的社交障礙癥,你不知道她隨時隨地會如何爆發她的情緒,讓周圍人措手不及。或者說,破壞力十足強大,她能一言不合就暴打妹妹,將身邊能碰著的東西摧毀掉。這些令人焦灼的表現,與她身上具備的天才能力顯得非常相形見絀。
于是,在一個夏天,哈蒙德一家帶著一雙女兒參加了由一個叫斯科特·比恩的男人組織的“和諧夏令營”,目的是通過與陣營里擁有類似困擾的家庭一起挽救他們的孩子。
在這里,小女兒艾莉絲表現得非常乖巧,當然她本來就是家長眼中正常的孩子。她用普通人的思維去回答科斯特·比恩的問題,照顧大人的情緒和幫忙做一切事情。
不得不說每個孩子身體里都蘊藏著相似的破壞力,能做出一切匪夷所思的事情。因此,對于艾莉絲編造狼人的故事嚇唬新加入夏令營的孩子,還會在沒人的時候潛入斯科特的小屋窺探別人的隱私,偶爾有意制造令人費解的惡作劇,這些表現就好解釋了。
應該說,艾莉絲所具有的規范行為的能力比姐姐要強很多,但并不能說,她本身沒想過去破壞規矩。世俗的條約在艾莉絲眼里具有了約束的效力。這樣一想,好孩子和壞孩子之間差的也許只是一道自我克制。
小說的最后,以斯科特難以服眾、改造這些患病孩子的夢想破滅而飲彈自刎結束。“和諧夏令營”的活動令大人們明白,讓孩子自由的飛翔比阻撓和壓制來得更重要。這里的每個人都開始明白“人生而為人”的意義,每個人身上所具有的特質都將在未來他獨自面對這個世界時更好地造福于自己,讓自己變得獨立而優質。正如小說結語中的一句話,“翅膀代表的不只是飛行,而是飛行的可能”。
有人因為善于寫作和對細節敏感而成為作家,有人因為奇思妙想和愛好設計而成為設計師,有人雖然性格內斂、不善于交際,最終卻成為一名杰出的工程師。
天馬行空的想法和迥于他人的行為未必就是不正常,或許你不該用世俗的眼光去評判一個孩子的成長,沒有人該阻撓天使們奮力往自由的方向飛翔。
最終,我們都會懂得的,即便孩子的身上存在一些令人不愉快的缺陷,也依舊是我們眼里最漂亮聰明的寶貝,背后撲扇著的是他們與生俱來的得意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