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讀到一本好書,都迫不及待想要分享。生活所限,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去行萬里路,閱人無數,然而,一本本好書,我們就鏈接了這個世界的方方面面,從而豐盛了自己。
李尚龍的《刺》,讀起來參雜多種情緒,難免把自己代入,難免氣憤,難免涌起無力感,難免流淚……
全書三個章節,三個故事,絕望至極。
韓曉婷遭受到蓓蕾姐妹和劉濤的校園暴力,手段令人發指,場面令人揪心,如在眼前。這次暴力,老師包庇,警察不作為,身心巨創,母親離世,轉學離開,從此,再不會笑。
韓曉婷拼命要讓自己變強大,后來,成為上市公司創始人。角色開始轉換,曾經令人可恨的學生劉濤,如今變成了讓人悲憐的職員;曾經讓人同情流淚的韓曉婷,如今變成了魔鬼韓曉婷,職場暴力由此展開。
曾經的施暴者,變成了如今的受害者。曾經的受害者,變成了如今的施暴者。
每個壞人,曾經都是孩子。每個好人,如果沒有約束,也會成為壞人。
還有一種隱形的暴力,破壞力更加巨大,殺人于無形,那就是:網絡暴力。
這些年,網絡的發展,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的鍵盤俠,網絡噴子,發表言論為所欲為,如同高高在上的君王,隨意指點江山,隨手轉發,惡意評論,罔顧真相,毫無邊界,不計后果。世界陰陽對立,黑白相間,網絡這把雙刃劍,一劍刺破黑暗,一劍卻又砍向無辜。
第三個故事,網絡暴力,用無比緊張的文筆讓讀者置身其中,每一個不負責任的去死吧,都結束著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網絡制造的恐慌讓人焦慮不知所措,傷人至深。
蛇不知自毒,人不知自惡。暴力,其實每天都在發生。活生生的例子,父母說孩子蠢豬,將孩子一生毀掉。文中,蓓蕾姐妹給一個女生起外號“豬媽媽”,全校嘲笑,后來才知道女生的胖源于遺傳病。
無知,多么可怕。你從來不知別人經歷了什么經歷著什么,卻總用自己的優越去揣測去行動去傷害。
可如果一個孩子從來沒有為人著想的一顆善良之心,一切都為了好玩,難道不是最初起源于家庭的無所作為嬌慣?
如果,蓓蕾姐妹的父母在擁有足夠金錢的基礎上,能夠提高認知提升修養,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也不至于傷人,終傷己(蓓蕾入獄)。如果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至少不要傷害別人的孩子。
如果,學校能夠不只是一味看重為學校提供資金的家長,能夠平衡教書育人,才華橫溢的韓曉婷本可以一生錦繡,一路光明,本可以幸福地愛,豐盛地生。
一望無際的光明啊,漫山遍野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