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當年任賢齊《傷心太平洋》,一部好的作品,之所以被世人傳頌,是因為她切實的道出了世人的內心渴求。《孤芳自賞》這首歌,之所以這么火被在抖音中不斷的翻唱,也是如此。
越長大越孤單,越活越心酸。
我們獨自承受著世間的苦,各自壓抑著,小心翼翼的藏著,如今被一句“我真的很怕黑”瞬間點燃,那股只有成年人才懂的心酸,自心底噴發的瞬間,讓就就無法宣泄的情感找到了閘門……
最近在某音上爆火的歌曲《孤芳自賞》被全網下架,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原因了,畢竟這首歌抄襲的對象是煙鬼組合的《something just like this》,確切的說楊小壯照搬了原曲,之后用中文填詞,最后就成為了他自己的歌曲。雖然因為作者侵權等一些不愉快的原因,原創被下架了,但這不妨礙我們對這件作品的品鑒。
一句“我承認我自卑,我承認我怕黑”,讓長期“孤芳自賞”的情感,瞬間被點燃。
整首歌詞朗朗上口的原因是什么?孤獨的房間,漆黑的夜晚,一個人一遍喝著孤獨的酒,一邊來回一遍又一遍的翻看朋友圈,試圖再找尋哪怕她的一點點痕跡。想想自己的狼狽,發自內心的后悔,看著即將枯萎的玫瑰,拼命想留住,卻又無力挽回的結局,那種孤單無助,只能獨自承受的無奈與痛苦,讓長期壓抑的人流下了堅強的眼淚。整篇詩詞通俗押韻,配合歌手滄桑沙啞的發音,清晰的表達了一種“顧影自憐”的意境,讓由此類似經歷的聽友的內心情感,瞬間被點燃。
“孤芳自賞”的人一定要懂得“顧影自憐”。孤獨,自卑,徹夜買醉,清楚為什么掉眼淚,清醒之后,仍然是那個堅強的自己。
孤芳自賞,孤芳:獨秀一時的香花。把自己比做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賞。比喻自命清高。出自:宋·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詞:“應念嶺表經年,孤芳自賞,肝膽皆冰雪。”近義詞有:顧影自憐、自命清高,反義詞有:自慚形穢,孤芳自賞是貶義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清 蔣士銓 《空谷香·香生》:“ 蘭仙 ,你孤芳自賞,小劫乍經,此去塵寰,須索珍重。” 劉大白 《看盆栽的千葉紅梅》詩:“倘教他長住空山,孤芳自賞,也何曾不十分名貴!” 郭沫若 《序<祖國之戀>》:“凡是在成為一位專家之后,總不免要帶些孤芳自賞的襟懷。” 周而復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八:“他選中了 管秀芬 ,作為他重點活動的對象,但 管秀芬 自恃年輕漂亮,態度傲慢,孤芳自賞,目中無人,是一朵帶刺的嬌艷的薔薇。”
“顧影自憐”一詞出自晉·陸機《赴洛道中作》:“佇立望故鄉,顧影凄自憐。”顧:看;憐:憐惜。回頭看看自己的影子,憐惜起自己來。形容孤獨失意的樣子,也指自我欣賞。
遵循內心的聲音,才是最大的不平庸。
孤芳自賞其實也是一種自我肯定,是彰顯自我美麗與才能的一種自信,是一種不隨波逐流,同流合污的高潔個性。在現實生活中,孤芳自賞往往被人視為自命清高,偏執孤僻,是遭貶斥的一種人生態度。其實這里的孤芳自賞是一種自我欣賞,當命運對你不公時,當全世界的人都不懂你,都不賞識你時,至少還有自已知道自已“芳”在哪里。
網紅哲學老師陳果說:孤單不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才是一群人的孤單。
世人皆笑我癡狂, 孤芳自賞又何妨。 生死情欲皆放下, 樂觀名利笑荒唐。既然人生苦短,我們不妨道法自然,效仿“梅”,“蘭”,寒風中,雖無人問津,但既要“孤芳自賞”,也要“顧影自憐”。
【原創首發】
作者:禪茶語惑,用悟性展延思想的界限,讓感情洞穿心靈,用細膩的文筆裸露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