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了《讓教師都愛上教學》,覺得里面很多策略都有借鑒價值,我也曾經在實踐中應用過,做一下摘錄,與大家共享。
第六章 讓學生做好充分準備
策略54,你不是學具供應商。
當學生不帶學具時,教師應該怎么做呢?不要簡單的把學具發給他,否則他就會覺得自己不帶學具這件事無傷大雅,自己也不會承擔任何責任。首先教師要了解孩子的情況,是因為帶了筆,里面的水用完了,或者帶了本子,剛好剛剛用完了。即使是這樣的意外,我們可以給他個小小的懲罰,讓他知道自己是個獨立的個體,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策略55 替我做一件事當做回報
如果你想借給學生學具,可以告訴學生你會借給他,但他要做一件事情作為回報,比如調整座位,打掃課間衛生等。者不僅可以培養他們的勞動能力,還可以提醒他們做事情要有責任心。
策略60 把削筆器蓋起來
學生只準備一支筆,上課時折斷了,就會要求削鉛筆。這不僅會影響同學們的學習狀態,還會耽誤他個人的學習效率。教師可以提前告訴孩子們,上課了,削筆機要休息了,你們要多準備兩支筆,以防止打擾削筆機的休息。
經過這一章節的學習,可見作者的教育智慧無處不在。他關注每個學生群體,關注他們可能發生的一切事件,并且把這些細節和育人聯系在一起。
責任心,是每個社會人都需要有的。作者從一件小事——帶學具,上下工夫,找到了很多方法培養他們的責任心。相信長此以往,這些孩子一定會養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繼而形成為他人著想的好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