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經常會有朋友抱怨說:我想去旅行,讓身心俱疲的我重新煥發活力,可是旅行需要錢,所以我要在假期加班,才能賺到更多的錢,可是這樣我就會更累…
也有人說,我的工作太忙了,每天忙的天昏地暗,生活亂成一團,問他為什么不好好的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找到最重要的事情來做,回答說,生活已經亂成這樣了,我忙都忙死了,哪有時間像你一樣讀書想事情啊。
你看,我們的生活似乎陷入了某種回路和循環,越忙越亂,越亂越忙;越窮越焦慮,越焦慮越窮。
古典在《躍遷》中說:所謂回路,就是自我強化的正循環和負循環。
在書中舉了幾種典型的循環:
窮者越窮
窮人因為資源稀缺,每天的收入只夠支付日常所需,沒有資源去想長遠的事,“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于是,一直和近憂奮戰,將所有資源都消耗殆盡。
投入不足
很多國內企業,因為利潤不足,于是研發投入短缺,研發短缺導致產品不具備市場競爭力,進一步降低了產品利潤。
?學習差的孩子,因為成績不好,效率低下,于是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應付學習,閱讀與新的知識點投入不足,而長期的投入不足和短缺,導致進一步的競爭力缺乏,成績越來越差。
好習慣
持續學習:“學習—成長—增值—學習”
堅持鍛煉:“鍛煉—精力充沛—鍛煉”
這里,古典提出了關于焦慮型學習和成長型學習的區別,關鍵就在于是否形成了閉環。
如果只是一味學習,沒有內在的成長,或是外在的增值,就會變成一直在學,但永遠焦慮的窘境。
這么看來,有目的的學習和適當的曝光,真的是學習的最佳助推器呢。
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看見
第一步是要讓自己抽身出來,十字路口交通堵塞,那我們在原地再怎么蹦跶,朝車子發脾氣,并不能讓我們向前進。
我們要站到立交橋上、高樓上,打開導航,讓自己看到自己的位置與問題。
?孩子永遠在忙亂,是因為真的不努力,還是因為沒有好的方法,正陷在負循環中痛苦掙扎?
職業生涯沒有很好的發展,究竟是因為懷才不遇,還是根本就走錯了方向?
?接受
接受自己當下的狀態,就像看到自己的情緒之后,我們要首先接受自己正處于這種情緒的現狀。拒絕承認和接受現實,無謂的做一些反抗,只會讓自己的能量無謂的消耗,我們需要正視自己存在的問題。
?改變
然后就是改變!打破負循環,創造正循環!
在負循環中,僅僅是抱怨是沒有用的。
一個月光族,每天抱怨工作待遇低、消費高,一點用都沒有。只有將 “收入-支出<0”扭轉為“收入-支出>0”,才能改變現狀。可以
1、提高收入;
2、減少支出;
3、一開始就將余額先存下來。
?幫助孩子建立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將更多的時間用于閱讀和接受新的知識,建立信心,進一步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建立一些小的正循環
?堅持每天鍛煉身體,可以是很小的微習慣。 不太喜歡鍛煉的我,給自己定了一周游泳一次的規矩,每次只要游就給自己60分,游滿400米80分,600米90分,800米100分。小小的習慣和激勵,讓自己在慢慢的變好。
重新撿起給孩子讀睡前故事的習慣,每天睡前講一個故事,讀幾首小詩。最近一次班級書法比賽,回到家,小家伙拿出自己寫的《蒹葭》,因為睡前給她讀,她覺得特別美。
無論是教育孩子,還是自我教育,也許焦慮真的沒有用,我們需要慢下來,有方法的不斷前行,祝我們好運!Enj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