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一個生命就是拯救全世界
三個小時的黑白電影《辛德勒的名單》很久以前就聽到了,但一直都認為不是什么好看的電影,看慣了那種特效爆炸、秀肌肉、露美腿、激發荷爾蒙爆發的電影再來看這一部電影,一開始還是很有點不適應的,畢竟開頭竟然是黑白的,不過我覺得正因為電影是黑白的所以更具有感染力,讓觀眾的情緒更容易進入那個環境當中去。
這一部黑白電影沒有花哨的表演,有的只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講述了一個男人和戰爭到成為一個英雄的救世主一樣的英雄。
電影為辛德勒開始,也為辛德勒結束,一個有著一生都享不盡的財富卻甘心為一群人獻出自己的全部,人性和拯救這一對詞開始在我心中蔓延開來,就像天空中的那一片云彩開始泛起點點波痕。
電影中的手段也是高明至極,三個小時的電影40%都是用手持攝影機拍攝的,但給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辛德勒而是那一個軍官,那一雙陰冷的眼神演繹出了戰爭時的那種德國軍官形象,目見發抖,本身具有邪惡性的他給我的印象極為的深刻!真的是極為深刻!從來沒有看見有那個演員像他那樣演繹的那樣的真實,他就好像是經歷過那個場景一樣的軍官讓我感到害怕。
不過終究為一個男人,他喜歡上了猶太女人,不過高傲的他是不會承認的所以只能用別的法子來懲罰那個猶太女人,有一幕是這樣的那個男傭沒有把浴缸上的污漬清除掉,被他看見他說可以饒恕他,不過最后他還是開槍了,開始我也沒有弄清為什么他最后開槍,后來終于知道原來他懷疑男傭和那個猶太女人有什么不正當的關系。
電影后面有埋下一個伏筆,猶太女人為他清理手指甲的時候,他凝望她,之間的氣氛異常的壓抑,不過沒有任何的對話一切都只有動作的交流,他身子前傾假裝去看桌上的報紙不過實際上是想想聞聞那個女人身上的味道。
~~~~~~~~~~~~~~~~~~~~~~~~~~~~~~~~~~~~~~~~~~~~~~~~~~~~~~~~~~~~~~~~~
《辛德勒的名單》是電影史上一部經典的作品。1994年3月1日,電
影在德國法蘭克福首映,德國總統親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美國總統克林頓看過此片后印象很深,以至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疾呼:"我迫切要求你們去看看這部影片。"它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影響的震撼力和如此深沉而令人痛苦的藝術魅力,與斯皮爾伯格身上流著猶太人的血液及童年時代親身體驗過猶太人遭受歧視的痛苦,與他源于烏克蘭的大家族中竟有17位成員在波蘭納粹集中營中被謀害和他的內心深處對辛德勒——這位猶太人的大恩人懷有虔敬感恩的心態等一系列無法逃避的事實分不開的。
《辛德勒的名單》思想的嚴肅性和非凡的藝術表現氣質都達到了幾乎令人難以超越的深度。描寫猶太人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遭受集體屠殺的影片過去也拍過不少,但是以德國人良知覺醒并且不惜冒生命危險反叛納粹,營救猶太人的真實故事片,這還是第一部。影片中,辛德勒開始時并不是位英雄,為什么最后他成了一名英雄,影片并未作出解答,所表現的只是他的行為。斯皮爾伯格動用了一個小小的具有象征含義的效果陪襯,就是那個穿紅衣的小女孩,辛德勒每一次對她的注視,都更堅定了信念。她象征著無辜而脆弱的生命,也象征著戰勝邪惡的勇氣與力量,也是影片中唯一的色彩。[11]
同時,這部影片的配樂也相當優秀,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作曲者約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與斯皮爾伯格多次合作,深切體會這一位身體中流著猶太人血液的導演在創作此片時的心情,因此吸取了猶太民族音樂的旋律特點。在片子中并沒有使用他個人善長的大型交響樂,而是以小提琴和大提琴的獨奏作為整個音樂的基調,使得整個配樂充滿了人文關懷,也符合斯皮爾伯格紀錄片氣息的黑白攝影風格。尤其在猶太墓碑的長道上徐徐流動著的片尾音樂,更讓人感受到一個民族的悲愴和堅強。此外,約翰·威廉姆斯還特邀小提琴名手伊茲霍克.帕爾曼(Itzhak Perlman)和豎笛好手吉洛拉. 費德曼(Giora
Feidman)助陣,他們的演出溫和細膩,哀而不傷,不是對人間悲劇的控訴,而是對歷史錯誤的沉思,充滿了省思和緬懷的溫淳氣質。威廉姆斯在交響樂的部分則善盡烘托陪襯的角色,讓音樂成為深具說服力和感染力的歷史獨白。[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