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時候,每逢婦女節母親節等與媽媽相關的節日,學校總愛叫我們畫手抄報,黑板報,或者是寫封信給媽媽。那時候,語文老師會布置一篇命題作文,題目是:我的媽媽。
初中時候,同樣的到了婦女節母親節等節日,學校會給我們布置一篇話題作文,話題是:我的媽媽。
上學的這些年,寫作文的頻率不低,涉及的話題其實并不多,只要是關于我最尊敬的人,我最喜愛的人之類的話題,我都會寫我的爸爸。
小的時候,我不明白為什么學校愛過母親節但是忽略父親節,我不明白為什么學校熱情地教育我們感恩母親,舉辦各種活動引領我們學會感恩但是在父親節那天匆匆幾句話帶過或者是只字未提。
長大的時候,有很多的社會事件關于母愛,但是卻輕視父愛,我不明白為什么我們這個社會對媽媽的愛勝于對爸爸的愛。
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我的媽媽待我極好,那種血濃于水的愛我每時每刻都在感受著,但是我不得不承認我偏愛我的爸爸。
今天我終于可以對老師給出的作文套路視而不見,我終于可以寫我想寫的文字而不用擔心這樣寫是否得不到高分,我終于可以以一個對父親有著萬分敬意和愛意的女兒的身份在一個自由的平臺里寫真實的故事抒發我的真切情感。
?
我是一個20歲的大二女學生,在我20年的光陰里,我有且只有一次被爸爸打的經歷。
被爸爸打大概是在我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記憶猶新的記得那時是寒冬。那個時候我們家有兩輛摩托車,一輛是男裝摩托車,是平時爸爸上班外出的代步工具,一輛是女裝摩托車,是媽媽平時送我們上下學或者是去菜市場買菜用的代步工具。在送我和哥哥上學這件事情上,爸爸媽媽默契十足,天氣好或者是爸爸沒空時由媽媽接送,天氣不好天氣轉冷或者是爸爸有空時由爸爸接送。其實與其說是爸爸媽媽的默契,不如說是爸爸對媽媽的愛,溢于言表。
清楚的記得被打的那天下午我要上體育課,容易出汗的我討厭出汗之后身體黏黏的感覺所以不愿意穿毛衣,趁媽媽不休息把毛衣脫了下來,穿上校服外套。媽媽檢查好我的書包后發現我衣著單薄于是叫我把毛衣穿上,我不肯,扭捏作態,試圖反抗,媽媽想著天很冷我又不聽勸,媽媽急了,把爸爸叫來,可我還是不愿意穿,爸爸見我那么倔強一把拿出了雞毛撣子往我屁股嗖嗖地打,自覺委屈的我哇哇哭。爸爸見我哭了停止打我,幫我穿好毛衣,然后抱我上車。
天真的好冷,哥哥坐我后面,夾在中間的我臉和手被風漱漱地打。
“抱緊爸爸。”
“記住到了學校不許脫衣服,會感冒的。”
“爸媽叫你穿毛衣是為你好,不要哭了哦。”
高中時我們一幫女生圍著一起講被打的經歷,我講完后,她們靜靜地看著我,好久沒人說話,我覺得是不是我冷場了。
“你爸爸好好哦。”
“我也覺得,你爸爸怕你感冒難受情愿先打你一頓給你教訓。”
……
她們見過我的爸爸,她們說我的爸爸看上去很親切。
以后我再如何任性不聽話,爸爸都未曾打過我,我知道爸爸打我他自己很心疼,打在我身痛在他心。這20年來,我倍受疼愛,同時也萬分感激。我知道我的一生中會遇到數不清的異性,他們可能僅僅是我漫長生命里的過路人,可能會成為我為數不多的異性好友,也可能會在我寥寥可數的戀情里擔任我的男朋友一角,但是絕對沒有一個人能替代爸爸賦予我的愛以及我對爸爸報以的深深的感激。
我很確定,唯獨我的爸爸,是我一生的英雄。
?
我不太喜歡“政策”二字,坦白說,我對它是厭惡。
厭惡背后當然有故事,不愉快的故事,深受負累的故事。
我們一家人遠離家鄉謀生求學,爸爸媽媽為了讓我們順利升學,在我們初中的時候開始供商品樓,那年房價還持續上漲,而爸爸媽媽經營的小生意并無生機,兩個人卻要養八個人,我如何努力理解他們的心酸也無法做到明白二字。
我不懂為什么作為一個中國人在中國土地上上學要分地域,為什么不在當地買房就無法在當地就學,我看著我爸媽日復一日的勞累,他們把肩膀的擔子隱藏了起來但是敏感的我清晰可見,我心疼他們,憎恨所謂的政策,我除了心疼除了憎恨別無它法。
我尤為心疼我的爸爸,一個只上過三年學的連小學畢業證都沒有的人,卻一次又一次咬著牙,跟生活搏殺,看著爸爸越來越瘦弱的背影,我努力理解白手起家背后的深意與當中不可估量的困難艱辛。
作為個體工商戶,我在店鋪里看著出入不多的顧客,看著收銀機起伏不大的收入。作為納稅人,我看著爸爸每個月帶著愁容出門交稅。作為丈夫,我看著爸爸如何在媽媽對明天深感絕望時給予她天塌下來了我一樣在的永恒的陪伴。作為父親,我看著爸爸被生活傷的遍體鱗傷卻努力對著我們展開微笑的姿態。我看著我的爸爸為了生計苦于奔命,我看著我的爸爸藏起來哭泣然后在面對我們的時候忍痛張開保護傘。
我知道別人的爸爸很有錢,我的爸爸傾盡全力也許也沒有辦法給到我們富豪般的生活,但是我還知道,不是每個爸爸都會擔上所有的重擔,選擇一人與無情的生活斗爭,而我的爸爸是。
我不確定英雄的定義,而當我看見我爸爸的所作所為,我很確定,唯獨我的爸爸,是我一生的英雄。
?
爸爸給我發來了一張圖片,是一輛車,再細看,看到二手車這幾個字。
潮汕人落葉歸根的觀念很重,那種對鄉土的深深眷念之情是與生俱來的,根深蒂固的。
在外打拼了數十年,嘗盡了生活的各色滋味以后,最大的愿景是,跟老伴攜手回老家安享晚年。
爸爸幾年前就想在潮汕老家蓋房子,迫于各種經濟壓力,想法無法得愿。轉眼,爸爸就到50歲了,如果在這個年齡還不搏殺一把,真的沒力氣應對四方的敵斗了。
爸爸穿上了戎裝披上了盔甲,又一個人步履堅定地跑上了戰場殺數千敵人。
爸爸把房子賣掉把車賣掉,低著頭丟掉了面子向親朋好友開口借錢。
一個一直昂著頭與生活搏殺的漢子,在低頭自認能力不夠的時刻內心該有多煎熬。在外打拼數十年到頭來卻淪落到變賣不動產和動產以及借錢的方式才能蓋房子的地步該有多心痛。
我努力想象但不得而知。
為了湊錢蓋房子,爸爸在賣了車以后沒有買車,超過半年沒車開。
我們在珠三角的家,家門口開始沒停車的那就好,附近的鄰居看熱鬧般地問車哪去了。
爸爸自然知道他們看笑話的心里,于是騙他們說車送廠里維修了。時間一長自然紙包不住火。我知道車突然沒了需要適應和習慣的過程,但是蓋新房子是件好事,有太多的人窮其一生也無法擁有屬于自己的一座樓房,我的爸爸選擇變賣有形物以獲得蓋房子的資金并非是一件丟人的事,只要我們內心適應了就好,而且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的家如何生活是我們家人的選擇,非局外人幾句閑言就能說透的。
用空講廢話的人總是很多,他們胡說八道還以此為樂,他們看表象就以為理解了本質,這種人庸俗膚淺應當受人白眼。
我恨那些耍嘴皮子的人,我的爸爸內心已足夠煎熬,他們還要給爸爸雪上加霜,無聊至極。
生活總是樂此不疲地給予我們難題,每道困難的題目都被賦予了蘊意。我相信每天看似重復的生活一定有深刻的意義,我的爸爸,一個鋼鐵般的大丈夫,一定比我更為相信,所以他能屈能伸,即使只能開二手車,也寬慰我——
難熬的日子誰都有,苦日子熬著熬著就會過去的。
我在電視電影里見過許多英雄,我在各大新聞里聽聞過許多舍己救人的英雄,但是唯獨我的爸爸,是我一生的英雄。
爸爸是我的盔甲,卻從來不舍得當我的軟肋。我想,腳踏實地地讀書,工作,盡快到那天,輪到我去解答生活的難題,輪到我去承擔各種困難,輪到我去成為他的盔甲。
爸爸,我想,早日成為你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