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媒體發出的一份中國式相親鄙視鏈火了:
在北京,“京籍京戶”“中心城區及教育高地房產”“男性海歸”“女性本科”,被認為是相親市場中最具競爭力的指標。一些相親者不僅敗在房產、戶口等硬條件上,還因為某些無厘頭的理由被淘汰,例如,因為“十羊九不全”的民間說法,1991年出生的屬羊人士備受歧視。
在北京中山公園的相親角,我們看到的不是對美好愛情的向往,一言一語都是心機和算計。一個個相親者斤斤計較的找著與自己的“門當戶對”。這讓我想到了自己在邢臺的相親見聞。
L是個長相出眾的女生,在邢臺市區有房子,是一名平面設計師,前段時間相親遇到了比較中意的對象,兩人相談甚歡。相處幾天后,男生覺得L確是自己喜歡的類型,但是要求L換個工作,原因是男生覺得自己在事業單位上班,女朋友也一定要是事業單位,不然媽媽也不會同意。
S是公務員,工作地點在邢臺某縣,小編給他介紹了一個在邢臺市某銀行工作的男生,沒想到兩人還沒見面,男生一聽說女方的工作是在縣里就直接拒絕了。
Z有一份體制內的工作,和她相親的也清一色的都在體制內,相親時,男方對Z的工作格外關心,是什么職位,是否有編制,將來的晉升機會等等。然后自己的工作、家境、有無車房也都一一告知。物質條件是否匹配成了相親成功與否的前提。正因為這樣,還有很多人見面前會把家庭、工作、學歷、樣貌通通斟酌一遍。父母是農村的不見,學歷不是碩士的不見,甚至大學不是重點院校的也不見。
周圍很多女生在相親的時候會直接問:“你有房嗎?在哪買的?有沒有貸款?你有車嗎?美國的還是德國的?現在收入怎么樣?”家里是否有哥哥或者弟弟,婚后是否要和父母同住?老家是不是農村的等等。
也有很多女生相親時一上來就提出各種要求,比如關于婚后房子要寫她的名字,家里的財政大權要掌握在自己手上,家務一定要是男生做,自己可以偶爾幫忙。微信、QQ、銀行卡密碼都要告訴她等等,一副不把男生嚇跑死不休的架勢。
前段時間看新聞,一個身高170,長相平常,工作一般的本科生相親要求如下:要漂亮,要是碩士,家境要好。身高165以上,要是處女。會做家務,賢惠善良,婚后要和我去農村居住,我媽媽早上起得早,她最好能比我媽媽起的更早一些,大概每天早上5點起來喂豬,幫我媽媽干活,這樣我媽媽就不會太辛苦……
前段時間聽說某局長的兒子因為愛情和一個各方面條件都很普通的女孩在一起了,父母堅決絕反對,寧可不要他這個兒子也不同意他們結婚。兒子最終被迫和另外一個局長的女兒結婚。這樣的婚姻看似門當戶對,可一場沒有愛情的婚姻真的會幸福嗎?
本該純潔的愛情被打上了各種價簽,大家都在心里算計著該如何價值最大化。本該圣潔的婚姻變成了一場赤裸裸的交易。當我們在相親臺上等待著被人挑選的時候,是否已經承認了自己的弱小與無力?在相親角里斤斤計較,無非是為了在婚戀這一人類最古老資源交換儀式中,自己不失一城一池。殊不知,計較來的婚姻本沒有大格局,自然也開拓不了更廣闊的疆土。
追求婚姻的“門當戶對”無可厚非,在滿足各種物質條件基礎上的愛情或許也更加牢靠,但前提是:要有愛情。希望我們身上不管被貼上了什么樣的標簽,是坐在自行車上,還是寶馬車上,都能笑得燦爛。
最后,小編總結了邢臺的相親價目表,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