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一直在想青春應該是怎樣度過,才不是虛度此生。然而一直尋覓,答案卻隨著年齡和經歷一變再變。
高中時,我以為不虛度青春就應該考上心儀的大學,完成大學夢就是無愧青春。應著這個想法每天學習,放下所有與學習無關的東西,然而我發現自己并不快樂,學的不開心,生活過得也不愜意。
一路走來我們都是追夢的孩子,拼命學習無論情愿與否,然而千帆竟過之后,誰還記得最初的心愿。有人說青春就是一場瞎折騰,總要去嘗試,是的,此時的我們有夢關于未來、關于愛情、懷揣著無限憧憬。
對于現在的我們而言,年輕就是資本,每一次我媽暗示希望畢業后回本市就業,我都會拒絕。
“我要去看外面的世界!”
“總有一天你會后悔,摔得頭破血流就知道吃虧”
“那就先等我摔到頭破血流,后悔再說吧!”
曾經我以為青春就應該是《左耳》中那句“愛對了是愛情,愛錯了是青春”,要么寂靜安然,要么轟轟烈烈。可是漸漸成長,我發現生活不是電影,你更不可能像主角一樣能夠義無反顧的選擇,所以我們喜歡電影,因為那里住著一個叛逆而青春的我們,令人百般憧憬無法企圖。
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平凡者,演繹著各自的小角色,平庸卻努力生活著。或許青春里是應該有一場放縱,不必在意別人的眼光,遵從自己的內心,活出你想要的自己。
有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有一個隱藏在內心深處無法企及的夢想,虛幻卻能無時無刻激起內心的波瀾,照亮前行的路。
夢想是一個太過虛幻的東西,我們總想抓住,卻總是可望而不可及,明知是夢也還小心翼翼靠近。它總有這樣的魔力,每當夜深人靜之時,憧憬第二天清晨來臨之際燃燒的火焰,不必多么遠大,只是能夠在你消沉、彷徨時激發熱情的觸燃品,瞬間爆發。
三年是一個太過短暫的時間,我們會在這里度過寶貴的青春,結交摯友,一同學習,找到興趣相投的朋友,然而你不知道三年后的你,是否能夠在這座城市生活、工作。因為有夢,所以想要拼搏。因為期待,所以努力。
青春里我們讀著韓寒的叛逆,郭敬明的現實,盧思浩的感悟,一字一句的提醒著自己,青春的輪廓。我喜歡讀悲愴的小說,沒有緣由,只是喜歡那種淡淡的傷感油然而生的感覺,莫名難過,領略筆者的情感。生活本就有甜蜜和心酸,交織而成才有了詩意和遠方的追求。
生活并沒有被誰規定它應該怎么度過,以你方式幸福的度過每一天就是你的青春該有的模樣。
因為年輕我們崇尚自由,向往張揚的個性,因為年輕我們有理由嘗試,不怕犯錯。誰的青春沒有不迷茫過,犯過錯,這樣的青春更精彩!
青春打馬而過,我們落地成花,青春的故事正在譜寫,夢想的路上我們迎風遠航,哪怕未知又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