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雖然作為數字貨幣(以比特幣為代表)的低層技術而被關注,但其可能帶來的顛覆式影響顯然不局限在數字貨幣領域。比如,在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方面,區塊鏈技術能夠發揮哪些作用呢?
2020年,上海將基本建成國際金融中心。目前,已經進入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關鍵期和成熟期。與先進成熟的紐約、倫敦金融中心相比較,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在金融服務水平、金融產業集群、基礎設施、人力資源等方面還有提升和發展的空間。作為以金融市場為核心的國際金融中心,不僅需要進一步加快在人民幣自由兌換、利率市場化等方面的金融改革進程,更需要以開放的理念和態度積極參與最新的技術變革。
從傳統意義來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在追趕紐約和倫敦的過程中,將經歷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首先,在金融市場的體量上需要不斷擴大規模。這一點從近年來上海金融業的的各項交易指標可以顯現。2015年上海金融市場交易額已經達到1463萬億元,比2010年增長了2.5倍,一些金融市場的交易額已經可以在全球排名前列。其次,在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上需要不斷完善。對比紐約清算所銀行間支付系統和倫敦多幣種支付業務處理中心,上海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的上線,標志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快,有利于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定價功能。目前,在商業環境的營造、金融產業發展等方面,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已經初具規模,達到一定“量”的提升,而在打造交易、支付、清算、定價中心的功能上,即金融中心“質”的飛躍,與紐約和倫敦還有一定的差距。
區塊鏈技術的出現,成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提前實現“質變”的重要手段和途徑。源于區塊鏈技術對金融機構和行業將產生的重大影響,從四個方面,上海將可以提升其金融中心的規模和能級,甚至在某些領域掌握“話語權”。
從交易的角度:
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的核心本質,將原本掌握在金融機構手中的“總賬”下放到每個節點個體,由公眾共同維護,這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傳統金融機構賬戶管理和清算的職能,將變革現有的交易模式。特別在清算和結算系統中使用區塊鏈技術,能夠降低交易的復雜性,并有效監控諸如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資產的交易過程。區塊鏈技術帶來的變革,使得紐約和倫敦交易中心地位可能發生改變,上海應把握時機,鼓勵技術創新,加快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驅動新型金融交易模式的誕生和發展。
從服務的角度:
區塊鏈技術對傳統中心化結算和清算模式的顛覆,將改變金融機構的“強勢地位”,形成更加開放和民主的市場。交易所、清算所等中心化影響力下降的情況下,金融服務的核心價值將顯得更加重要,需要營造優化的商業環境,集聚各類人才,形成金融中心的品牌影響力。上海應加強自身的城市公信力、創新水平和吸引資本能力,不但服務于國內市場,更要成為服務周邊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資本運營中心。
從創新的角度:
區塊鏈技術作為全球金融市場的轉變之一,不僅僅在于加密貨幣的應用,更重要是為金融行業帶來持續的創新。隨著金融機構運作成本和信任風險的降低,不僅在金融基礎設施方面削減成本,還可以實現一般性金融業務的模式創新。例如,支持股權資產類別的價格發現或流動性處理,可以出現新的技術參與者,并形成交易中心。上海應大力推進區塊鏈技術公司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持續擴大區塊鏈研發的資金支持,積極推動國內銀行盡快加入由金融技術公司R3領導的組織,參與制定區塊鏈技術在銀行業中的使用制定行業標準和協議。
從監管的角度:
區塊鏈技術將改變現有的監管理念和方式。對傳統的金融機構來說,來自監管部門、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和網絡犯罪激增的壓力也迫使其加快更新其IT系統,區塊鏈技術可以從根本上改變金融機構的IT系統運行模式。同時,區塊鏈技術將形成以“工作量證明”機制的自我監管平臺,透明公開的方式將有效降低欺詐行為,提高監管的效率。上海應積極爭取在區塊鏈數據部署上的先行先試,逐步開放部分金融數據資料,通過建立“窗口”,實時觀察數據,讀取數據并作出反應,提供相對應的政策,有效防范金融市場中的系統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