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賞讀(12)|| 江帆《在一首詩中縮寫青海》
原創 2016-04-16 宮白云 詩賞讀
? ? 江帆:作家、詩人。 仍秘密固執地活著、寫著;仍以杯裝酒,借詩還魂…… 原名楊彬,1968年生,少年從軍。1984年開始發表作品。出有詩集《海魄》(1988年)、《寂寞旅程》(1992年)、《江帆詩選》(2005年)、《退遠》(2009年)。因創作成績突出立過兩次三等功。作品刊載《詩刊》《詩選刊》《山花》《中國詩人》等多種刊物,并入選多種詩選。
? 《在一首詩中縮寫青海》
? ? ? 江 ? ?帆
透明的青海,那么多藍的哲學誰能懂?
在那些高高村莊的嘴里,每一位佛都有一粒青稞
五月的雪水河邊,那么多雪山的藏刀
那么多的念經的風、雪蓮,那么多的淚滴的歌聲
它們一一放下馬匹,抱起羊群
《詩性的肌質》
? ?宮白云
說到詩歌的詩性肌質,它是任何文學形式無從替代的,它更富有精神性,它可以直接到達靈魂的深處。所謂詩的“通靈”也正在于此。真正的“詩”是視象與幻象的緊密聯系,充分利用意象,隱喻,象征等手法來表達思想與思維本身。它的瞬間性是其它文學形式所不能呈現的,詩是特殊的經驗,它的詞匯、語句或意象的感覺都是特別的,這些東西首先應該貯藏在詩人的心靈中,通過一系列“化合作用”最后形成詩。江帆的這首《在一首詩中縮寫青海》就特別具有這種典型性。雖短短五行詩卻呈現得氣象萬千,曠遠澄澈,明凈內斂,禪意、深邃都以一種自然性走入意想不到的效果。“在那些高高村莊的嘴里,每一位佛都有一粒青稞”如此箴言性的奇絕象征帶來奇想性的層面,必定是一種巔峰。它介入的詞語意義體現了詩人極致的深思熟慮。他讓諾大的青海沉淀在自己小小的五行詩里,人生中的諸多的蒼茫、滄桑也不露痕跡地包羅其中,詩性的多空間渾融裂變出諸多出乎我們想象的詩意。
《日子》
江 ? 帆
哪里有行云流水般的日子,可以坐下來
等風,等雨,等道破時間里的神
和云一起遷徙……一雙雙芒鞋滾滾而去的路上
看山,看水,看無知的雜念
——更多不忍卒讀的
渺茫的夜,卷起一張又一張令人崩潰的倒影
容忍著祁連山外,瘦小的骸骨
把被歲月掏空的人,留在神的家鄉
《神性彌漫的“日子”》
? ? ? ? 宮白云
我對讀詩的迷戀,有時甚至超過寫詩本身。讀詩不僅給我帶來經驗,更多的是那種現場感的共鳴與愉悅,當詩歌中的某段意境,某個意象,某種情緒,某個句子突然觸碰到我的神經或心靈,我不僅會擊掌叫好、反復的咀嚼,更會進入其中,參與創作。這時,我會想,這一段換作是我來寫,我會怎么去寫?如詩人江帆的這首《日子》。這樣的詩是會離開詩人自己獨自呼吸的,而我們通常所寫的詩,尤其是如“日子”這樣日常詩題的詩,往往就缺少這樣的呼吸感。而詩人江帆之所以能夠寫得如此通暢、深入,我想是與他個人生命體驗與深厚的人生感悟分不開,他把詩性與體驗極好地統一起來。詩中彌漫的神性正是一日一日“日子”的存在。從沒有一個日子渴望長成另一個日子,所以,每個日子應該都有一個內部的絕對關聯,以及拒絕重復的本性。江帆把“日子”的這種屬性化成更廣闊空間的詩后,詩又反過來支撐著“日子”,讓個我再留在“日子”中,成為“日子”親密的知情者。讀這樣的詩歌是一種開悟與參與,另外,它的調式和語感也是相當值得好好參悟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讀詩也是學習他人的好途徑。
目錄:
詩賞讀(1)||西棣《已是化雪的年齡》
詩賞讀(2)||路亞《在秋天——》
詩賞讀(3)||王妃《肉欲廚房》
詩賞讀(4)||藍喉《無限之遠》
詩賞讀(5)||蔣一談《截句40首》
詩賞讀(6)||琴匣《安魂曲》
詩賞讀(7)||天界《邊緣和鴻溝》
詩賞讀(8)||方文竹《周末,去了一趟北京圖書館》
詩賞讀(9)||簡明《手工》(組詩)
詩賞讀(10)||彌塞亞《猶幻》
詩賞讀(11)||張雪江《方向》
? ? ? 詩賞讀(12)||江帆《在一首詩中縮寫青海》
? ? ?宮白云 :寫詩、評論、小說等。作品散見于國內外各大報刊與選本。獲首屆金迪詩歌獎年度最佳詩人獎。2013《詩選刊》中國年度先鋒詩歌獎。著有詩集《黑白紀》。現居遼寧省丹東市。
詩賞讀|一個人的視野,一個人的詩界
? ? ? ? ——摘自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