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同事一起整理檔案,不過我們只是搬遷檔案,通俗的說我和同事的任務就是做檔案的搬運工,因為我們不生產檔案。
我和同事進入檔案室就能清晰的聞到那種紙張霉變的味道,但這才能嗅到塵封歷史的味道。開始我和同事用手一次搬10盒左右,但效率太低,同事找了個平常推桶裝水的那種小推車,效率提高不少,就是這樣我們5個人干了近3個小時也沒有完全搬完,明天還要有同事進行掃尾工作。在搬運的過程中,無意看到單位的記錄和個人的記錄覺得以前的史官好不容易啊!
不容易在三點:一是內容記錄的不容易,甚至面臨著生命危險。比如說唐太宗李世民提出要看《起居注》,而《起居注》是專門記錄帝王的衣食起居,或者說是善與惡的記錄,以此讓君王收斂一點。但唐太宗卻破了先例,所以伴君如伴虎,更別說是記錄生活點滴了。第二點不易是指文字功底,沒有好的文學修養就不可能靜心寫出客觀公正的史學記錄,更不會做到持續的寫。第三點不容易是指觀察的視角不易。任何記錄者不可能與被記錄者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做同一事情,但卻要自己找切入點和對事件的基本判斷。
當然以上主要是說古時的史官的不易,現在我們的檔案主要有學籍檔案、人事檔案、黨員檔案等等。
檔案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復制性。尤其是我們的個人檔案,丟失了就不可能再找到原始記錄。
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互聯網的滲透,除了紙質的檔案,還有電子檔案,我們將來的一舉一動都會被準確記錄的,甚至在大數據的面前沒有隱私可言。比如我們有淘寶的消費記錄,有支付寶的信用記錄,有個人的征信記錄等等,而這將徹底改變檔案的原始形態。如果是古人回到現在,他一定會詫異你們怎么知道我是哪里人?你們怎么可以這么方便查到我的檔案?原因很簡單,他out了!
我記得有人說人生的道路分為兩種,一種是外在方面,可以是一個人的外部經歷,它是有形的,可以簡化成為一張履歷表;另一種是內在的方面,可以是一個人的心路歷程,它是無形的,像心靈的頓悟,理想的追求,這些都是履歷表體現不了的。
檔案恰恰是你的有形資產,標注了你硬件的修煉等級,而軟件是否升級就要看看操作系統的深度學習怎么樣了。記得翻看一段歷史才知道現在的單位是怎么過渡過來的,它是從哪里來,又經歷了哪些關鍵的事件,而沒有這些記錄我們永遠也無法向年輕一代說清楚我們的今天是因為昨天經歷了太多。
經常看到有些人越活越年輕,氣質越來越好,言談舉止流露出來的優雅一定是閱歷的凝聚。臉上那風輕云淡的風景一定不是偽裝出來的,我們可以看到的檔案都是過去的成績,不管是對是錯,不管是善是惡,都不應該成為束縛我們前進的腳步,就像我們無法決定我們的容貌,卻可以提升思想、學識、氣質,時間會讓我們老去,卻也可以讓一顆美的心愈發動人,不斷雕刻出更好的你。讓我們在歷史的長河里留下哪怕一句“美名檔案”該是有多好。
所以你看到他人的“檔案”是喜還是悲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