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做了幾個院校備考難度的綜合解析,讓我意識到一個事情——【看懂書不等于會做題】!一個可怕的定式思維,就是我看的懂,不需要。有多少人折在了以為看懂書就夠了,看懂書只是一個小小的前提!
這個問題我之前也跟很多同學都說過,但是現在這個問題尤為突出。拿中山大學來舉例子吧,中山大學專碩跟學碩書單基本一致,但是學碩的考察難度要比專碩難很多,專碩的難度跟全國的院校比難度也是比較高的。那學碩難在哪呢?難在了考察的綜合水平和深度比較高。每道題目想要去匹配書上的知識點,基本上是找不到完全匹配的,是眾多考察點的綜合體。那就意味著,我們看懂書也只是邁出了一小步,我們需要把相關的知識點做串聯,思考內部聯系,梳理邏輯框架,而且必須有自我整合的過程,吃別人嚼剩下的就沒什么精華和營養了。自我整合結束之后,要做的是完善,結合權威的框架,去補充完善,就像打通任督二脈。
那到這個程度,我們也只是完成了三分之一的任務。為什么這樣講,溫故而知新,如果是真的用心,你每次回顧這個知識點的時候都會有新的理解和體悟。所以接下來我們漫長的考研復習之路,才走到最煎熬的時刻,也是拉開差距的時刻。說實話,前邊的兩個工作做起來,我們考研的激情還在,也是在不斷的探索的過程之中,做起來不會經常性想要放棄,心態還是比較積極的。但是到這個階段,伴隨著精力的耗費,激情的消退,重復性的東西增加,政英大面積加入備考計劃,很多人會迷失掉自我,或者盲目自信,導致在別人努力的時候,你自己卻掉隊,用一句比較熟知的說法就是“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等到質變的時候,只能看著別人的成績猶如雨后的春筍,節節攀升,自己卻處處瓶頸。那么這個階段,或者整個考研階段都很重要的一個特質就是堅持,千萬不要虎頭蛇尾。熬得住,坐得住。
這個階段除了溫故知新還要開始兩件事情,習題+背誦。習題是為了更好的校驗自己,彌補疏漏,背誦是為了能夠完整的輸出,而不是“這個問題我清楚,然后咿咿呀呀說了一堆大白話”或者只是,心里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卻無法表述出來。做好這些,我們離成功就差最后一步了。
這最后一步是沖刺階段,習題法我們必須清楚,有些題目是有固定的答題規律的,你不知道,別人卻知道,人家能輕松拿到滿分,你費勁吧啦的答了半天,還答不規范也不全面,這個時間,人家三道題都答完了,得不償失。所以這個階段要研究標準答案的思路,結構。而不是背答案。單純的背,同樣的題你能答,換個題就不能舉一反三了,你就知道你背的一定考嗎。所以,,規律除了老師會講,我們也要自己摸索。我們這個階段必須做歷年真題,不建議真題過早的使用,除了滿足你的好奇心,還有什么用,完全達不到它的價值,我要用真題模擬自己,在規定時間,我們可以完成多少,完成的有多少可以拿到分數,用真題檢驗你和這個學校的差距。除了真題,這個階段,所有學生都會有勤思獨家整理的背誦手冊,自命題的是針對院校的,學術統考就是學術統考的;還有最終的模擬沖刺,這是一個命題的預測卷,如果你認真做了,考場上一定有意外的驚喜。
綜上所述,你真的做好了我上面說的每一步,上岸的只能是你,因為只有你配擁有,考研想要不勞而獲,投機取巧是肯定沒有可能的。
以上是我今天培訓后的心得體會,這也是這么些年勤思輔導心理學考研的經驗之談。希望可以指導此刻迷茫的你。
如果你想要咨詢我關于目標院校備考難度的問題,歡迎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