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這樣的困惑?學著學著迷茫了,做著做著就沒了方向,不知道目標在哪里?不知道意義何在?所以我們在做事情之前,一定要有目的才去做。
比如說前段時間學了目標管理,制定出了自己的OKR,踐行了一段時間,大部分都做到了,最近目標“O”變了,所以KR也要進行調整,做了一次教練對話,發現自己目前最要解決的就是社群運營的問題,正好參加了平臺的社群共建,在這個基礎上,把自己的私域社群也做起來,正好是利他利已的事情。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以及訓練營的踐行,發現我們要多花時間去做“可復制、可積累、可展示、可變現”的事情,不僅自己成長,還可以幫助到他人。
下面就從可復制、可積累、可展示、可變現這四方面分別闡述:
一、可復制
可復制,指的是你不僅可以自己做,還可以把學來的方法教會他人帶動更多人去做。
比如,我學習了演講,我可以教別人如何做自我介紹,如何應對即興演講,如何迭代一篇好的演講稿,如何進行高效溝通等。
最近學習了商業,跟著教練學習如何拆解財富飛輪,聽完拆解后就去幫其他小伙伴拆解財富飛輪,既幫小伙伴清晰了財富飛輪設計中的卡點,又提升了自己的知識體系,幫助他人成長自己。
二、可積累
可積累,指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產生復利效應,這件事可以做很長時間,時間越長效果越明顯。
比如,讀書、寫作、直播都是可積累的,所以我們在做這些事的時候一定要保持長期主義,不可能讀幾本書、寫幾篇文章你對知識的提取總結能力就會很強,直播一個月你在直播間就能侃侃而談,這些都需要沉淀,就象我昨天向教練提了一個問題:我發現自己學習后轉化能力不是很強,感覺自己成長很慢。教練的回答是四個字“刻意練習”,其實這也是一種積累。
之所以自己轉化能力不強,是因為沒有讀書破萬卷,下筆自然不會神,內在不足如何轉化?所以無論哪個領域你外在的呈現都要內在有足夠多的積累。
三、可展示
可展示,指的是做這件事有成果,而且這個成果是可以展示的,當你展示成果時,你的影響力會逐步擴大,這時可以幫你吸引更多對的人。
比如,當你學習演講后,領導讓你做個年終工作總結,你用了演講中學到的“PREP”結論先行這個結構進行工作匯報,清晰有邏輯,你先把今年取得的成績跟領導匯報,并且用數據呈現(比去年的銷售額增長30%),再說取得這個成果的原因,并舉出你們是如何克服困難拿到結果的具體事例,最后再進行總結并立下明年要增加到50%flag,這時領導聽到這樣的匯報肯定非常滿意,在公司也有了影響力,就會有很多人主動鏈接你。
或者你給企業做了一場非常有價值的演講,你站在臺上侃侃而談,滿面春風,大家都被你吸引了,也有了影響力。
四、可變現
可變現,指的是這件事情可以讓你產生收益,這樣會讓你更有動力堅持下去。
當你學習了某項技能,并且在這個領域拿到結果,你可以去教別人,收取學費。
比如:現在是個直播的時代,很多人都在做,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把直播這件事做好,有些人直播間根本沒幾個人,變現更不用說了。但是有些人卻一場直播幾十萬、上百萬。所以大家有沒有發現,有些人直播了一個月沒變現堅持著,堅持兩個月沒變現還堅持,堅持三個月不變現堅持不下去了。
但是也要明白:我們不是看到結果才堅持,而是堅持了才會看到結果,所以堅持下去,會遇到最美的風景,會有收獲那一天,等那一天你不僅可以自己賺錢,也可以教別人賺錢。
所以無論在工作中、學習中,可復制、可積累、可展示、可變現的事情都是非常有意義值得去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