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從指縫間輕輕劃過,讓季節變化精準地輪換著。不管你情愿不情愿,秋已去,冬來臨。
晚飯之后,本想靠著沙發悠閑地翻看剛剛到手的新書,但看到茶幾上、地上雜亂堆放的物品,我提醒自己:及早收拾、打包吧,省得臨走前忙亂,再遺漏下什么。算算日子,周末就要出發,是該整理打包了。
好像從半個月前,就開始準備這些東西了。望著自己不辭辛苦淘來的,包括吃的、穿的、用的、洗護之類的百寶堆,心里是一種安慰和踏實。
兒子在外地讀高中,本周末是月假休息時間,也是外地家長探望孩子的寶貴時光?!皟盒星Ю锬笓鷳n”吧,總是對兒子這也不放心,那也牽腸掛肚。再加上季節變化,需要添加過冬的衣物,零零散散就準備了這么一堆。寧多勿缺,就算是對兒子日常生活的一次補給吧。
說干就干。我把剛剛打開的書又放下,開始分類整理打包。
衣食住行,衣在前,就先從穿的著手。冬季到來,防寒保暖的衣物必不可少。再加上高中學習緊張,不放月假的時候,孩子只能在校園里,沒有家長請假不能隨意出校門。如果短缺了衣服,孩子就要挨凍了,想著都心疼。
絨衣、保暖褲、棉服、羽絨服、手套、長襪、冬款運動鞋……我對著清單一一整理、歸位。希望這些衣物,能夠在寒冷的冬日,為兒子提供足夠的溫暖。
然后是吃的。雖然每天的電話中,兒子都強調:我遠來住宿高中,是為了學習,不是為了吃。再說學校餐廳的飯菜非常好吃,什么吃的都不需要。
沒辦法,誰讓他是親媽生的。就算費力不討好,我還是準備了他平日喜歡的零食。巧克力、牛肉干、餅干、薯片、堅果、酸奶……心想“好小子,這么一堆好吃的擺到你面前,不信你肚里的饞蟲能禁得住誘惑。”
作媽媽的好奇怪,看到自家孩子花著你的錢,在那大快朵頤,竟然是一種愉快的享受。
再有就是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冬季溫度低,喝水最好用保溫杯。晚上睡覺鋪一塊柔軟的珊瑚絨床單,既保暖又舒適。雖說男孩子皮糙肉厚,但估計也難以抵御干燥的寒風,一瓶散發著淡淡清香的潤膚霜,總不至于讓皮膚皸裂。預防感冒的藥品,洗漱用的香皂、牙膏,隨時保持清潔用的紙巾、濕巾,清理衛生用的垃圾袋……
愛人看到我打包這些零零碎碎的物品,不時在一邊提醒我“學校超市有賣生活用品的,沒必要大老遠的從家里帶。”是啊,道理應該是這樣。但想到孩子們爭分奪秒的學習節奏,還是盡量把后勤保障做的充足些。實在想不到的,就讓孩子自己解決吧。
用了1個多小時,把要帶給兒子的東西,初步裝成了大大小小4個包包。
站起來舒展舒展腰身,望著整齊排列的包包,竟然想起了多年前,媽媽為我整理行裝的情景。
想當年,也是兒子這般大的年紀外出讀書。臨行前,媽媽同樣細致地為我準備行裝。只不過,當初生活條件差,吃的用的都不如現在的豐富多樣。但那沉重的行囊中,同樣蘊藏著滿滿的母愛。
媽媽在那兒邊收拾,邊叮囑。“出門在外不能挨餓受凍,不要盡想著省錢,外出逛街注意安全,經常給家里寫信……”
而我在一旁,要么袖手旁觀,要么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我把年少輕狂,自詡為成熟,怎么理解得了媽媽那絮絮叨叨的叮囑?就如今天的兒子,不理解我為什么要嘮嘮叨叨,一件事情翻來覆去說個不停。
那是慈母對游子的牽掛,是亙古綿長、溫暖細膩母愛的外在表現。不矯情,不做作,不求回報,心甘情愿。
如今媽媽已離我而去,再也聽不到她老人家心心念念的嘮叨,外出遠行再也沒有人替我打點行囊。只有在回憶中,一遍一遍感受母愛的溫暖和牽掛。
電話鈴聲打斷了我的思緒,看了看墻上的石英鐘,晚上10點。這個時間一定是兒子打來的電話。
我快速拿起手機,對,一定還要再問問孩子:究竟需要帶什么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