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突然有種莫名的情緒。
想起從前有個人對我說過,她每次出去玩一定要有人陪著。
因此,她不知道什么時候的班機,不知道目的地,甚至連住的地方別人都給她安排妥當了。
我問她,那你還知道啥?
她笑笑回答,我只知道我要去玩。
我想,這就是仙子大多數(shù)人的旅游方式吧。
游一游,玩一玩。
我并不抨擊這種方式,畢竟每個人的活法不一樣。
但心里卻有種悲哀,我們是年輕人,居然沒有了年輕人的朝氣和蓬勃。
等著別人安排的行程,走著別人制定好的路線,吃著別人認為好吃的東西,買了別人認為一定要買的特產(chǎn)......
我不禁想問她,你呢?你的心到底是如何想的?問過自己的心到底想要什么的旅行了么?
她沒有回答我。
我是個不太喜歡粉嫩色系的一個女奇葩,沒有很強的少女心,衣櫥里大多數(shù)都是黑白灰或是牛仔藍。聽說喜歡這類顏色的人基本都很理性,但這并不代表我不感性,只是后者對我來說比較難表達罷了。
倔強的人都很會隱藏自己,而參與是我最能認為是自我感性的方式。
出門在外,遇到很多,想了很多,自然也學到了很多。包括漸漸地學會了如何與自己相處,慢慢地卻忘了如何與別人相處。
而今的我,每個笑容都是在突破自我防護以后的心情。
友人有時候會覺得我是個話癆,那是因為我跟自己說話的時候不出聲,難得與之能相交心的人自然話也就多了。
或許很難想象,曾經(jīng)因為慢熱的性格,在某個時間段里我成為了一個有社交恐懼癥卻活潑開朗的沉默人。
聽起來是不是很矛盾?是不是很像小丑的角色?開心的臉上有著不開心的心情,除了必要的工作,我基本不敢去人多的地方,只愿意待在狹小的空間里。出門乘地鐵總是往最后一節(jié)靠過去,被碰到就會像驚弓之鳥四處警惕。
為了走出那個小房間,我鼓起勇氣去了許許多多更遠的地方,接觸更多的人群。
我是膽小的,我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在挑戰(zhàn)自己。
直到現(xiàn)在,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我依然會害怕,重新面對的一切人和事,面試時有還是會顫抖,別人的大聲呵斥也會被嚇到,但那又怎樣?膽小的人也可以匍匐前進,重要的是我努力過。身后的腳印或深或淺,我可以大聲地告訴人們,那是我走過的。
我常說自己在流浪。是的,我是在放逐自己的心,不為別的,只因這是我自己主動性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