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我的母親就坐在我的身旁,邊啃著手中的梨邊看電視,如果現在你問我你是否愛她,我會猶豫再三最終回答:“不知道”。可當我在看電影中主人公與母親之間的“愛恨糾葛”,眼淚便止不住的流,所以我知道我是愛她的,她也是愛我的。
有時候親情就是會這樣,在我們忙碌的路上會稍稍給我們提了下醒,告訴我們生命中還有更重要的東西。
?艾倫·戈爾登繼承了父親的文學才華,從哈佛大學畢業后就職于紐約的一家雜志社,每天為了自己的采訪而忙碌著,就在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卻因為母親的癌癥不得不放棄事業回到家中照顧她,在這過程中,她逐漸了解母親的艱難,甚至也發現了父親不完美的一面,但這次也是她第一次認真的了解自己的家庭,也感受到了生命中最真實的情感。
畢業后的艾倫在紐約工作,在她不分晝夜,全心全意的投入到自己的事業中時,得知母親(凱特)得了癌癥,父親想讓她回來照顧母親,這對于她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所有的努力都要變成泡影。
在與父親爭執無效后,艾倫最終回家。
母女二人幾乎從零開始建立關系,艾倫對母親一無所知,艾倫想幫母親做蛋糕但也弄巧成拙,母親不但沒有說她反而讓她加入了她所在的“分鐘俱樂部”。艾倫覺得母親的生活狹小無趣,她想讓母親發揮她自己的裝潢才能去做些看似“有用”的事情,但母親拒絕了她。
顯然她的母親在為她周圍的人做著力所能及的事情,顧不得自己。艾倫說她不想和她母親一樣做一名全職家庭主婦,一心一意操持著整個家庭。但艾倫仍舊照顧著母親,兩個人的關系逐漸親近。
艾倫從小崇拜她的父親,在他心中父親是個完美的人,但隨著劇情的發展,艾倫的母親病情逐漸加重,他的父親卻越來越不回家,也最終發現了父親對母親的不忠。所以艾倫對父親逐漸冷淡,當他的父親主動去找艾倫談論兩人之間的關系時,艾倫最終向父親爆發了。
原來艾倫的母親為了使父親能夠安心工作一直照顧家庭從而耽誤了自己的病情,父親一直在逃避這件事。當母親察覺出艾倫與父親之間的關系僵硬時,她便把艾倫叫來,通過這次機會也說出了母親自己藏在內心深處的想說已久的話。
母親最終病情惡化,艾倫扶起在浴缸中無力起身的母親時,母親終于忍受不了自己的無能,想求助艾倫幫她了結生命。
艾倫默認答應了母親,在那天到來之前母親的好友都來幫她布置家中的裝飾,好作為最后的“派對”歡送母親,當母親睡在客廳正中央為她布置的床上時,艾倫在廚房把瓶罐中所有的藥磨成粉狀準備放入湯中,但她最終沒有下去手,推在了一旁。艾倫的父親回來后,睡醒后的母親正在與艾倫談話,母親見他回來后便對艾倫說想與父親單獨談話,艾倫走開了。而就在第二天的早上,她的母親離開了人世。
奇怪的是,母親是死于藥物過量,非正常死亡,而本片通過母親死后艾倫與律師之間的交談來插敘回憶了艾倫與母親在臨死前幾個月來發生的事情。艾倫本以為是父親幫了母親的“忙”,但當最后,父女二人共同出現在母親的墓前,雙方誤認為都是對方所做,但雙方誰也沒有做,是攤在床上,四肢無力的母親艱難走向廚房吃了所有的藥物,自行了結。兩個人無語凝噎,難以置信的看著對方。死的欲望對于母親來說是多么的強烈。
影片最終以父親在母親墓前的一番話結束,這個在他心中無所不能猶如活力源泉的女人最終完美的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她不愿給任何人帶來麻煩,在他人面前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默默背負生活給她帶來的痛苦,努力維護這個早已破碎的家庭,維護著所有人的愛。
正如母親所說的:“去愛你所擁有的。”
艾倫又重新找到了工作,在影片中途艾倫為了自己的采訪稿曾回到紐約去攔截采訪對象,但當她聽完采訪對象談論關于自己妻兒的事情后,艾倫想到了自己兒時坐在車后看著母親對父親的微笑,織著毛衣,被風微微吹動的頭發,最終她決定放棄采訪稿,丟掉工作,來陪伴母親。
前段時候無意間看到了一個視頻,“7至93歲“大人”傳授生活智慧《如何優雅的長大?》
(鏈接在這里~)http://www.vmovier.com/47421?from=search_post
視頻里6歲開始到93歲,不同年齡段的人都會給過去自己一些建議,除了20至30歲之間的人給出的建議非常生活化、具體化,其他年齡段的人大部分都是給予突破自身,堅守自我的“激勵“話語。20歲到30歲是我們的事業奮斗期,大部分的我們可能把時間投注工作上,無數的人加班到很晚,一抬頭發現天已亮了,這段時間的我們,可以說是完全“浸泡在生活中了”。此時讓我們去因為看似其他不重要的事情而放棄工作時必是萬分不舍,但當我們邊完成邊埋怨的經歷后再繼續回來工作時,它就像是一個緩沖劑,我們會帶著重新審視的心情去看待自己正在忙碌的、追求的東西,但往往這看似不重要的東西才是告訴我們什么是值得珍惜的。帶著對生活、生命新感悟,我們又會再次上路了。
愿我們在奔波的路上也會時刻記得最重要的東西,最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