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獎如何發才性感?

今年過年,你們單位發什么?

每年到了年末,說到年終獎,從來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極滿意的,朋友圈曬心情,抑制不住的得瑟,一波波拉著仇恨,隔著時空都能聞到他們家空氣中蕩漾的絲絲甜膩味;極不滿意的,朋友圈吐槽,引來一大撥同病相憐的朋友助陣,總算是獲得一點心理安慰;每年差不多無驚喜的,刷朋友圈,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找存在感。

對于企業來講,年終獎發得好了,全員上下喜氣洋洋,員工幸福感爆棚,對公司和領導充滿了感激和依戀,暗暗發誓來年一定好好干,整個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發得不好了,員工相互較勁消極怠工,內耗嚴重,甚至有骨干員工會覺得受到不公平待遇而萌生去意。公司錢沒少花,卻是費力不討好,老大心里也是苦啊,這委屈,找誰說去?

年終獎如何發才最合理?這個沒有標準答案,但有些原則還是可以參考的,至少可以避免讓年終獎好事變壞事。

獎勵功勞而不是苦勞

以領導的主觀感覺而不是以績效結果來確定比例的年終獎,帶來的后果就是培養一大批表現型選手。進取型員工做出了真正的績效,但最后結果卻跟沒做出業績的同事拿到的相差無幾,甚至會因為領導沒有注意到,所得還不如平常善于秀表現的員工,這是件可怕的事!

企業應建立績效考核機制,鼓勵員工認真努力工作的同時,一定是結果導向,論功行賞。有的企業領導堅信員工“不患寡而患不均”,年終獎搞平均主義,以為會皆大歡喜,結果受到最大傷害的是真正做出貢獻的員工。平均主義不是公平,而是最大的不公平!是對高業績的漠視和對低績效的容忍!

企業不是福利機構,追求績效和結果是企業的責任。以績效論英雄聽起來一點也不溫情脈脈,但企業在殘酷的競爭環境中從來不是靠溫情可以活下來的,重視數字和結果,是企業生存的基本底線。

可以為苦勞鼓掌,但只為功勞付錢,這才是真正的公平!

把年終獎作為激勵因素

激勵因素是相對于保健因素而言的。美國心理學家赫茨伯格把一個認為自己“應得的”那些東西,叫做“保健因素”,而把超出期待帶來意外之喜的東西,稱為“激勵因素”。

人們不會因為得到“保健因素”而滿意度提升,只會因為得不到而不滿。比如你每年對員工的年終獎都固定是多少錢或干脆多付一個月薪水,員工就會覺得這是他應得的,要是今年沒有,你試試看?

而激勵因素,沒有沒關系,但如果有了,會極大增加員工滿意度。如果能把年終獎作為激勵因素,那就是做對了!

要激勵,就需要給驚喜,超出員工預期。是不是一定需要花大本錢才能起到激勵作用?大部分人可能同意這個觀點,甚至還有人說:所有不談錢的年終獎,都是耍流氓!

沒問題,錢一定是好東西,大多數員工也是心向往之,而且簡單干脆,老板大手筆發錢,是很多員工眼中特別性感的一件事!

雖說沒錢萬萬不能,但錢也不是萬能,如何最性感的發年終獎,還是要結合員工需求來看的,所以,我們需要復習下馬斯洛老師的需求理論。

是否性感 ,找準需求是關鍵

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馬老師把人的需求從低到高劃分了五個層次,分別是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這一理論不僅驚動了心理學界,隔壁的管理界和商業界也是聞風而動,將馬老師的理念應用于管理及商業領域,大佬們紛紛表示:這玩藝兒用好了還真好使!

這五個層次需求又分為兩類,匱乏性需求和成長性需求。生理、安全、社交、尊重都屬于匱乏性需要,自我實現則屬于成長性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具有從低到高的遞進關系,卻并沒有說人在一個時候只能有一種需求,也沒有說低級需求必須百分百得到滿足后,更高級需求才會出現。大多數人幾種需求同時存在,只是迫切性和強烈程度不同,跟人的現實處境有很大關系,也跟員工的價值觀密切相關。

在匱乏性需求特別是低層次的匱乏性需求如生理、安全需求比較強烈的情況下,員工最看重的就是錢,你需要對此有最大的理解和尊重。你跟員工談理想和愿景,他卻在想周六早上能不能早點排隊去買打折雞蛋;你年終發給他一塊優秀員工的牌匾并允諾安排他明年作為公司親善大使出國交流一次,他估計眼淚都要下來了:老大,折現,行不?

對于在意社交和尊重需求的員工,舉例而言,年終會上將需要激勵的明星員工家人請到現場,閃光燈、總經理感謝辭、份量不輕的獎金、還有全體員工艷羨的目光,算不算超性感 的年終獎?又或者,給他一個月帶薪年假,并要求休假回來在全公司分享一家三口的度假照,是不是也很帶勁?當然,方式不一而足,重要的是看你是不是給了你想激勵的員工他最渴望的。

有的員工匱乏性需求并沒有完全滿足,卻有更強的自我實現的需求。對這類員工,物質對他的激勵作用有限,你只跟他談錢,他會覺得你不懂他。滿足他的成長需求,才是最性感的姿勢。

所以,你需要懂得你的員工,用他的需求去激勵他。劉潤老師有句精彩的話:用自我實現的手段,激勵生理需求階段員工,他會覺得你2;用生理需求的手段,激勵自我實現階段的員工,他會覺得你Low。

年終獎這件事,各位老大,要不要秀下性感?


注:本文內容受劉潤老師在“劉潤商學院”講授的知識啟發而得,學而時習之,謝謝劉老師搭建的進步階梯。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